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章 搏擊者禮讚(1/5)

作者:劉戰英字數:30090更新時間:2023-09-27 23:41:21

    第一節 “老大難”翻身記

    透過閃閃電炬,從驚濤駭浪之中尋到一條破浪前進的途徑,這是多麽豪邁的生活啊!——“江津”號昂奮而深沉的鳴響著汽笛向前方航進。

    ——《長江三日》摘錄

    一年前,隻要在開發區提及中外合資企業嘉泰陶瓷工業有限公司的景況,無不意味深長地歎息一聲:“這個企業,神人也難以挽救了。”

    惋惜中的無奈,足以說明這個企業病入膏肓,難以療治。

    按說,嘉泰陶瓷工業有限公司的設備在當今世界也算得上是一流,而生產的瓷磚等產品在中國這個偌大的市場也應該是搶手貨。960萬平方公裏的大地,從城市到農村,從南國到塞北,從西域到東疆,無處不在大興土木工程,大廈林立,廠房座座。但是,一個好端端的企業就是像“霜打的番薯葉——提不起精神”來。

    嘉泰自1987年上半年投產,兩年間走馬燈一樣更換兩屆外方總經理,企業的經營管理始終沒有走上軌道。領導缺乏章法,決策層能量抵消,管理製度混亂,勞資矛盾尖銳,產品質量難以保證。所以,連年虧損,債台高築,債務竟然高達1000多萬元。企業效益差,員工薪金低,故而造成人心浮動,嚴重的惡性循環使企業每況日下。僅兩年時間,就有200多人跟嘉泰“拜拜”了。因此,嘉泰變成了開發區屈指可數的“老大難”單位,一說起嘉泰來大有“談虎色變”的心理嗬!

    怎麽辦?

    是聽憑這個企業繼續往深穀裏跌,還是采取挽救措施?

    這個嚴峻的課題烈焰般炙烤著開發區領導同誌及該公司董事會決策者們的心。

    這個企業在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駐足非同一般。

    那還是5年前,當時作為天津市市長的李瑞環在香港訪問。偶爾遇到了一個似曾相識的華人朋友。這個華人朋友名叫林如光,是印尼嘉豐集團的老板。林先生盛情地邀請李瑞環翌日吃早茶,李瑞環欣然頜首。

    香港的早茶也是頗為豐盛的。

    席間,李瑞環談起天津市改革開放引進外資的勃勃雄心。林先生剛要端起一碗熱粥呷一口,一撩眼簾卻見李瑞環麵前那碗熱粥早已喝進肚裏,心中不禁由衷讚歎。過去他自以為喝熱粥是最快的,所以他一直認為凡是喝熱粥快的人大都是爽快性格,在事業上也是強人,有魄力,信得過。於是,他立即拍板投資1300多萬美元,與天津合資辦一個陶瓷企業,也就是現在駐足於開發區的嘉泰陶瓷工業有限公司。林如光先生在那個時代,率先投資天津開發區,足以稱得上是外國人、特別是華人向天津投資的先驅者,他對他的生命之根,充滿著一片赤子的眷戀和摯愛。

    對於這樣一個具有不同凡響的合資企業,怎麽能讓她夭折呢?!

    不能!

    開發區的領導和企業的董事會的決策人物發自心底地大聲疾呼。

    於是,經過認真細致地考察和充分協商,決定將嘉泰改為“以中方為主實施管理”,亦即總經理將易職為中方代理人。

    那麽,這個中方總經理會是誰呢?

    當董事會宣布嘉泰走馬上任的總經理是郭永剛時,許多人驚訝得刹那間嘴大眼小。

    郭永剛何許人也?為什麽偏會選中他呢?

    一個問號接著一個問號,說明人們對郭永剛缺乏了解。

    從現任職務說,郭永剛為開發區總公司總經理助理兼公用事業處處長。在這之前,他還當過開發區勞動人事局局長和人事處處長,而且做人事工作的時間相對講還比較長。這說明他並沒有從事過企業的經營管理,更沒有在陶瓷行業幹過,應該說他對企業經營管理以及陶瓷行業是個不折不扣的門外漢。如果從他的學識講,他既不是什麽著名理工大學畢業生,也沒有專修過企業管理專業,隻是忙裏偷閑地上了4年業餘大學,學的還是中文。要是從他的長相看,不到1米70的身高,顯得比較單薄,比較平常的五官也看不出精明和幹練,倒給人以憨厚和謹小慎微的感覺。

    把嘉泰這樣一個爛攤子交給既缺乏淵博學識又缺乏陶瓷行業常識以及其貌不揚的人物身上,難怪人們感到驚訝和不可思議。

    但是,人們又見怪不怪。

    為什麽?因為他們知道確定郭永剛為中方總經理是管委會主任葉迪生和總公司總經理易誌寬研究拍板的。

    開發區的人相信這兩位領導人的眼力。

    這決不是盲目崇拜!

    可是,當時郭永剛又是怎麽想的呢?

    “莫莫莫……”

    “錯錯錯……”

    這是親人的執意阻攔和朋友的懇切勸告。

    “既然領導看上你了,你就大膽幹吧!”

    “不敢拚搏,不敢擔風險,你到開發區幹什麽來了呢?!”這是同事的熱情鼓勵和他心底發出的大聲呼喊。

    最後,他毅然披掛上陣了。

    郭永剛上任伊始,既沒有首先慷慨激昂地做就職演說,宣布自己的宏圖大略;也沒有血氣方剛地來個“新官上任三把火”,拿出什麽奇拳怪招,而是來了個老譜襲用,認認真真搞調查研究,誠懇地聽取企業領導層和經營部門以及廣大員工的呼聲。

    通過廣泛而深入地調查研究,郭永剛找到了療治嘉泰病症的良藥。

    郭永剛開出的第一劑藥方,就是針對嘉泰上上下下雇傭觀念比較嚴重的問題,響亮地提出了“為生存而奮鬥”的口號。

    要消除員工們的雇傭觀念,必然溝通勞資之間的感情。

    怎樣才能卓有成效地做好這項艱苦細致的工作呢?

    “政治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的因素。”

    毛澤東過去講的話,今天依然管用。

    郭永剛首先從抓樹立領導班子的信心入手。一連利用3個晚上,向公司領導班子如實地將員工對各級頭頭們的反映亮在明處,分析公司瀕臨倒閉的原因,鼓勵大家首先要從雇傭觀念中解放出來,認清自己肩負的責任和使命,從而鼓舞了領導班子大打翻身仗的決心和勇氣。

    接著,郭永剛吩咐公司領導班子成員和管理部門負責人,抓工段長一級的頭頭等骨幹隊伍,使他們變成職工隊伍的中堅力量。然後又依靠工段長一級的頭頭們做員工的工作。

    抓頭頭,頭頭抓,立體式輻射。

    幾天後,“廠興我興,廠榮我榮,廠辱我辱,廠亡我亡”的口號像火焰一樣在嘉泰陶瓷工業有限公司員工胸中燃燒起來了,到處呈現出一派熱氣騰騰的人人爭當企業主人翁,人人為企業衝出低穀出大力的景象。

    郭永剛走馬上任不到一年,嘉泰陶瓷工業有限公司衝出了低穀,實現了曆史性的突破:1991年上半年各項經濟技術指標均創曆史最好水平,其中銷售收入、產品一、二級品率分別比去年同期提高35%、36%和4個百分點,產量大幅度提高,產值達到110萬人民幣。

    “嘉泰沒有救世主!”

    “嘉泰打翻身仗全靠我們自己!”

    這些充滿激情的豪言壯語,已經不是什麽標語口號,完全是發自嘉泰員工們心中的奏鳴曲。

    郭永剛在群眾“熱”起來以後,他卻“冷”了下來。他意識到,要使全體員工的積極性能夠保持得持久,必須要突出一個“帶”字,落實一個“策”字。

    “帶”,就是各級領導幹部要起帶頭作用。要帶頭遵守公司的規章製度,帶頭幹在前麵。有一個月,公司的生產任務很緊,必須按時交貨。工段長以上幹部不僅幹在前麵,哪裏活兒髒活兒累,他們就衝向哪裏,而且每天都帶頭加班,連續3個星期日不休息。員工們看在眼裏,記在心頭,表現在生產中。員工們喜心樂懷地說:“頭頭兒照這樣做下去了,嘉泰徹底翻身的日子不會久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