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九章 神木通天(1/4)

作者:吳一舟字數:11218更新時間:2023-09-28 01:58:50

    《山海經》reference_book_ids":[7267090249388395576,7077813319079316488,6911981464435297293,7077813319087754276,7046696632892525604,7078185085479963656]}]},"author_speak":"code":0,"press_status":1,"content":"  既然蠶已經變成了神聖的“天蟲”,它生長所必須依賴的桑樹當然也必定不是普通的樹。從某種意義上說,桑樹也許應該比蠶更為神聖。在因果關係上,有了桑樹才可能有蠶,所以,桑是蠶的“因”,蠶隻是桑的“果”。

    桑既然能造就出蠶這樣神聖的“果”,那也一定能造就出更多別的“果”來。於是,關於桑的神話傳說越來越多,它的地位也越來越被撥高,直至變成了一株通天神木,在這株神木上,結出了越來越多的神聖之“果”。

    誰也說不清在蠶和桑之間究竟是何者先被神化的。也許,正因為二者之間這種密不可分的因果關係,才使得在漫漫的曆史長河中,二者相互提攜著,一起被神化了。

    桑樹之神化

    史書中與桑有關的記述實在太多,無法在此一一列舉。我們不搞文史研究,沒有必要引經據典,或者去探究這些記述的可靠性和相互間的關係。隻需隨便攫取幾個經典的故事,就能窺一斑而知全豹了。

    “漢桑城”是一個最可能接近史實的有關桑樹的傳說。

    河南南陽地區新野縣縣城的中心,有一高不過一丈、寬不足八尺、牆頭有城垛、城門有石碑鑲嵌的小城,城中圍了一株漢代古桑,故名漢桑城。

    相傳東漢末年,劉、關、張桃園三結義,駐軍新野,請諸葛亮為軍師。諸葛亮寬仁愛民,紀律嚴明,深得百姓擁護。某日,關雲長因一心閱讀兵書,疏忽了拴於門前桑樹下的馬,那馬啃壞了房東的桑樹。諸葛亮得知此事後,立即治了關雲長的罪,並罰其另植一棵桑樹,作為對房東的賠償。

    現在我們在漢桑城見到的這株古桑相傳即為關雲長所栽。民間傳說必定有很多附會之處,但此桑為二千餘年前的古樹則確定無疑。它不但是我國種桑養蠶悠久曆史的見證,更為後人對關公、對桑樹的神化都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實物依據。

    這個故事很有點工農紅軍“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之神韻,想來當年毛主席製定這些“鐵律”是受了這個故事的啟發?

    “成湯禱雨”是較有代表性的描述桑林之神奇的故事。

    說商代開國之君成湯建商之時,連續七年大旱,顆粒無收。於是,成湯親自到一片桑林中去祈禱求雨,他虔誠地祈求說:“我一人有罪不要殃及百姓,若百姓有罪,也由我一人承擔吧,莫要因為一人觸犯了上天,而使鬼神作出傷害百姓性命的事來。”他的祈禱感動了上蒼,一時間,四海之內的雨雲都集聚過來,千裏之外的大雨紛紛而至。

    可見在遠古時代,桑林就是一處神聖之所,而且,那時候就有成片的桑林可以用於禱雨,那裏也該是一個栽桑養蠶發達的地方吧!

    對於這個故事,不同的史書中有不同的解釋。有的認為“桑林”並不是一片實實在在的桑園,而是一個地名,即便如此,至少也應該是有了發達的栽桑養蠶之後,才可能出現這樣的地名。還有的認為“桑林”是一個神名。不管是哪種解釋,至少,成湯禱雨的神奇效果就證明了“桑林”之神奇。

    《莊子·養生主》中還有“皰丁為文惠君解牛……合於《桑林》之舞”的記載。釋文認為,《桑林》是商湯時的樂名,當是成湯禱雨於桑林之樂舞。可見,“桑林”一詞在當時已有非常豐富的內涵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