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十二章 蠶月森森(1/5)

作者:吳一舟字數:17660更新時間:2023-09-28 01:58:51

    《山海經》reference_book_ids":[7267090249388395576,7077813319079316488,6911981464435297293,7077813319087754276,7046696632892525604,7078185085479963656]}]},"author_speak":"code":0,"press_status":1,"content":"  蠶鄉民俗的表現形式是立體的、多側麵的,所以,並不總是漫天飛舞的蠶花和歡天喜地的廟會,更多的習俗,其實是體現在與生產更為直接的具體蠶事活動中。

    從前述的章節中,我們已經感受到蠶鄉民俗的務實精神和世俗化傾向,正是基於這樣的特點,本章中你更能體會到蠶農們為了獲得蠶作豐收而付出的不僅僅是艱辛的勞動,還有時時處處的良苦用心和戰戰兢兢。

    形成這諸多習俗的主要原因,就在於蠶業生產多環節、高風險的特點。因為有太多的因素會影響蠶作的成敗,而這許多因素中,在古代的科技水平下,蠶農們是沒有能力認識和把握的。所以,隻能求助於神靈的魔力,所以,就有了許多繁瑣的民俗和森森然的蠶月。

    以當代科學的眼光來看,這部分民俗中充斥了大量糟粕的東西,並不是我們這個時代所應倡導的,但這些東西畢竟是曆史的客觀存在,是蠶文化的一部分,我們不應該,也沒有必要遮遮掩掩。正如潑髒水時不應該連同孩子一塊倒掉一樣,隻要我們帶著曆史唯物主義的眼光去認識和研究它們,依然可以從中發現許多閃光的東西。

    桃枝顯魔力

    為了使自己的蠶作得以平安,蠶繭豐收,古代蠶人們創造出了形形色色的蠶神來庇護自己,可是,他們發現蠶神並不萬能,雖然頂禮膜拜,虔誠祭祀,但各種各樣的災禍依然頻頻光臨。於是,他們以為冥冥之中一定還有諸如白虎星之類的凶神惡煞在暗中作祟。

    為了驅逐和防備形形色色的鬼祟,達到逢凶化吉,遇難呈祥的目的,漸漸地,民間又衍生出五花八門的“祛祟”風俗,有的則演變為純粹的巫術。在蠶鄉,把這些專門用來對付各種凶神惡煞的風俗和巫術統稱為“怯蠶祟”。

    最簡便易行,又無需化費什麽成本的,是一些蠶農自己都能辦到的儀式。因怯祟心理的差異和他們心中擬想出來的鬼神不同,辦法和儀式也是五花八門。在此,不妨羅列一些最大眾化的“怯蠶祟”招式,供你欣賞。

    在門框上方高懸一麵“照妖鏡”和一把剪刀。“照妖鏡”可以抵禦妖魔的侵襲,因為任何妖魔在鏡子麵前都會現出原形來,所以妖魔是很怕鏡子的。剪刀當然是用於鏟除膽敢來犯的妖魔的。

    在蠶室門上貼個門神,用石灰水在門前地麵上畫出弓和箭的樣子。這個辦法比較一目了然。門神的職能到哪兒都是為主人擋駕,使邪惡遠離主人,借用到蠶室,當然也能確保蠶寶寶的平安。弓和箭本來就是禦敵的象征,再用富於腐蝕性和刺激性的白色石灰水來畫,我想大概既可以利用石灰的白色在地上留下醒目的印記,又能增強驅逐的效果吧。

    雖隻是個驅邪的儀式,但用石灰水來塗畫仍不失其科學性。因為石灰水具有很好的消毒作用,是價廉物美的蠶用消毒材料,至今仍是養蠶消毒中的主力軍。在養蠶技術倡導科學的今天,一般都要求經常在蠶室門前用石灰水消毒,以防病菌帶進蠶室。所以,愚昧的形式後麵有時也隱藏著科學的道理。

    用米粉做成白虎形狀的糕團,丟棄道旁,或送給別人吃掉,這是專門用來驅除白虎星的。古人以為邪惡的鬼魅經常會依附在與其相似的物件上,所以,用象征的手法糟蹋其象征物也就等於消滅了其本身。

    清明日吃螺螄,再把螺螄殼拋到屋頂上去,這是專門祛除“青娘”的。古人以為蠶病的精靈是“青娘”,就躲藏在螺螄殼內。吃掉螺螄肉,把空殼拋上屋頂,“青娘”就無處藏匿,當然也就無從作祟了。重要的是,這一天吃螺螄不能用嘴吸吮,而隻能用針挑出,故稱為“挑青”。

    糟蹋白虎糕團和“挑青”,其實是出於同一種驅魔原理,也就是通過破壞妖魔的依附物來達到驅魔的目的,古人稱這種方法為“厭殃法”。

    有的地方還有端午節吃麵條的習俗,是專門消滅蠶膿病的鬼祟“拖絲娘”的。吃麵條時,不能像往常一樣用門牙將麵咬斷,而必須一口吸入嘴內閉唇咀嚼,這樣才能圍殲“拖絲娘”。

    也有委曲求全,希望尋求和平方式解決問題的,幹脆擺上一桌供品,念上一段咒語,專門請鬼祟們來大吃一頓,祈求它們別在蠶月裏再來作怪。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