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章 人脈和機遇——儲蓄人緣,人脈是最好的存折(2/5)

作者:文錦字數:56678更新時間:2023-09-28 07:40:36

    其次,不忘關懷別人。關懷沒有標準,實物的關懷、精神的關懷都可以,在對方不得意或生活遭遇困難時,這種關懷更加有力量。

    消極的做法是:

    首先,不得罪別人。得罪人對人際關係的傷害很大,如果不能主動積極地去建立關係,至少也不可輕易得罪人。

    其次,不在乎被人占便宜。被占便宜看似一種損失,其實是一種投資,因為對方會覺得有所虧欠,恰當的時候便會有所回報。不過,有些人占了便宜還賣乖,而且也沒有虧欠之心,對這種人不必有所期望,以一顆平常心對待他即可。

    儲蓄人際關係的方法還有很多,平時你不妨慢慢摸索,隻要你理解了“人際關係的建立和銀行存款一樣”的道理,並努力去嚐試,那麽方法再笨你也會有所收獲。

    與“朱者”為友

    中國有句古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想成為什麽樣的人,就要與什麽樣的人結交。

    有一個形象的交友風箏理論大意是:處在空中的風箏,應該努力去搭扯上比自己飛得高飛得快的風箏,同時,要剪斷拉扯著自己的比自己慢、比自己低的風箏之線。這個理論聽上去似乎很冷漠無情,仔細想想,倒也情理俱在。

    馬克·吐溫說:盡量遠離那些輕視你雄心壯誌的人。挫他人的誌氣是小人一貫的伎倆,相反地,真正偉大的人則會令你感覺自己的不平凡。

    中國南朝時,有個叫呂僧珍的人,生性誠懇老實,又是飽學之士,待人忠實厚道,從不跟人家耍心眼。呂僧珍的家教極嚴,他對每一個晚輩都耐心教導、嚴格要求、注意監督,所以他家形成了優良的家風,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都待人和氣、品行端正。呂僧珍家的好名聲遠近聞名。

    南康郡守季雅是個正直的人,他為官清正耿直,秉公執法,從來不願屈服於達官貴人的威脅利誘,為此他得罪了很多人,一些大官僚都視他為眼中釘、肉中刺,總想除去這塊心病。終於,季雅被革了職。季雅被罷官以後,一家人都隻好從壯麗的大府第搬了出來。到哪裏去住呢?季雅不願隨隨便便地找個地方住下,他頗費了一番心思,離開住所,四處打聽,哪裏的住所最符合他的心願。

    很快,他就從別人口中得知,呂僧珍家是一個君子之家,家風極好,不禁大喜。季雅來到呂家附近,發現呂家子弟個個溫文爾雅,知書達理,果然名不虛傳。說來也巧,呂家隔壁的人家要搬到別的地方去,打算把房子賣掉。季雅趕快去找這家要賣房子的主人,願意出1100萬錢的高價買房,那家人很是滿意,二話不說就答應了。

    於是季雅將家眷接來,就在這裏住下了。

    呂僧珍過來拜訪這家新鄰居。兩人寒暄一番,呂僧珍問季雅:“先生買這幢宅院,花了多少錢呢?”季雅據實回答,呂僧珍很吃驚:“據我所知,這處宅院已不算新了,也不很大,怎麽價錢如此之高呢?”

    季雅笑了,回答說:“我這錢裏麵,100萬錢是用來買宅院的,1000萬錢是用來買您這位道德高尚、治家嚴謹的好鄰居的啊!”

    季雅寧肯出高得驚人的價錢,也要選一個好鄰居,這是因為他知道好鄰居會給他的家庭帶來良好的影響。所謂“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是說環境對於一個人各方麵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

    故事到此並未結束,後來在呂僧珍的舉薦下,朝廷又重新啟用了季雅。其實,幾乎所有的年輕人都渴望能和才華橫溢的人物成為知交。總認為假使自己也小有才氣,那更是如魚得水。即使達不到此目的,也能滿足自己與其共榮的心理。然而,即使是和這些才氣縱橫、魅力十足的人物交往,也不可不顧一切地全身心投入。不喪失判斷力,才是最適當的交往方法。

    要想成為什麽樣的人,你就要選擇跟什麽樣的人在一起。你要變得積極,你要找比你更積極的人在一起。你要永遠尋找比你本身更好的環境。無論你是飛黃騰達,還是窮困潦倒,隻要你選擇比你優秀的人在一起,當你落敗時,他會幫你檢討總結,為你加油助威;當你成功時,他會提醒你,重新給自己定位。

    結交“伯樂”,成就事業

    在攀向事業高峰的過程中,貴人相助往往是不可或缺的關鍵環節。有了貴人,不僅能縮短成功的時間,還能加大你的籌碼。如果你自知能力缺乏,毅力有限,那就更需要“伯樂”相助。

    我們常常對能夠提攜、幫助自己辦成人生大事的人稱之為“恩師”、“伯樂”。

    除非你的運氣差到極點,否則,在你的一生中,總會碰到幾個貴人。例如,你在工作中一直不是很順利,表現不佳,心灰意冷之餘,你開始想打退堂鼓。你的一位上司卻在這時候推了你一把,設法幫助你跨過了消極門檻,重燃你的鬥誌。

    我們一直相信“愛拚才會贏”,有句話說“七分努力,三分機遇”,有些人是拚了也不見得贏,關鍵在於缺少貴人相助。

    有了伯樂相助,你的事業發展將會大有助益。有一份調查表明,凡是做到中、高級以上的主管,有90%的都受過他人相助,至於做到總經理的,有80%遇過伯樂,自當創業老板的,竟然100%都曾被不同等級、不同領域、不同身份的伯樂提攜與扶助。

    不論在何種行業,“老馬帶路”向來是傳統,目的不外乎是想栽培後進,儲備接棒人才。這些例子在運動界、藝術表演界、政治界頗多。

    古今中外,在名人的成功曆程中,總有一些至關重要的人物在其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在接受別人幫助的同時施展出自己不負栽培的好手段、真本事,這才是他們把握曆史性機遇的關鍵性的一步,也是他們最終成名的要素之一。

    一個人要想取得某種成就,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而這些條件的客觀方麵卻往往掌握在別人的手中。接受別人的支持和幫助,就像一顆優良的種子不拒絕一塊適合自己生長的土壤,勢必會加速一個人的成功,有時甚至決定著一個人的命運。

    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單田芳和著名籃球運動員鄭海霞的成長經曆就很好地證明了這一點。

    單田芳是一位深受廣大聽眾喜歡的評書藝術家。調查統計表明,他在海內外的聽眾已達6億之眾,這確實令人驚歎。

    然而單田芳走上評書事業的道路卻是與他善於接受別人的幫助分不開的。

    單田芳出生在一個評書世家。在舊社會,說評書是一個卑賤的職業。為此,單田芳的父母痛下決心,決定改換門庭,以讀書續世。1953年,單田芳順利地考入了大學。這時,風華正茂的他卻患上了嚴重的痔瘡,先後動了三次手術,耽誤了許多功課,怎麽辦?單田芳陷入了深深的迷惘和懊惱之中。

    這一年是新中國成立的第四個年頭,新國家的誕生也促使了人的觀念發生了巨大轉變。曲藝演員在當時不僅收入豐厚,而且社會地位也在不斷提高,單田芳的母親王香桂就曾相繼受到周恩來等國家領導人的接見。於是,單田芳的父母重又萌動了栽培他學藝的念頭,並動員了評書界的幾位前輩,每日以理曉之,以情動之。

    雖然單田芳當時並未料到他將會有輝煌的未來,但鑒於形勢,他還是明智地聽從了勸告,改弦易轍,並於1954年正式拜著名評書藝人李慶海為師,走上了從藝之路。不久,便聲名遠揚。

    “文革”開始後,率真耿直的單田芳因口吐真言而受到批鬥,造反派打掉了他的牙齒,窩火帶憋氣毀壞了他的嗓音,以至於“文革”結束時,單田芳已不得不麵臨再次改行的問題。

    然而,命運又給了他一次絕處逢生的機會。20世紀80年代初,著名女評書演員劉蘭芳的一炮走紅使得鞍山曲藝團的領導想到了單田芳。在他們的幫助下,單田芳很快被送進醫院,經過手術終於又發出了現在人們再熟悉不過的沙啞的聲音。

    出生在一個普通農民家庭的鄭海霞,她的成長更是離不開她一生中所遇到的三個“慧眼識珠”的伯樂。

    第一位伯樂,便是鄭海霞的哥哥。他寫信給河南省體委,從而引起了上級對鄭海霞的重視;第二個伯樂,則是商丘體校的方炳銀教練,他初步培養了鄭海霞的運動素質;第三個伯樂,就是武漢部隊文化部訓練處的王新華教練,他把鄭海霞帶入了籃球運動的殿堂。

    鄭海霞的表現的確也沒有讓他們失望,因為她懂得把握機遇。她最愛說的一句話是:“教練,您說我該怎麽做?”然後,她便用行動一絲不苟地去完成。

    把握機遇,善於接受別人的幫助,是鄭海霞由一個普通的農家子女變成一名世界級籃球明星的奧秘之一。

    唐代文學家韓愈說:“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裏馬,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隻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裏稱也。”所以,假如你是一匹良駒,一定要找到可以相助自己馳騁千裏的伯樂。

    能言善道,口吐機遇

    口才是機會,如果善於表達,就會比別人多一些成功的機會。無數事實證明,在當今社會,善於表達者才是真正的贏家。一項工作往往需要多人合作、多個信息的綜合才能完成。語言是最普遍、最方便也是最直接的溝通方式,表達能力強,信息便能順利準確地讓對方接受和理解,從而達到溝通的目的;反之,溝通中斷,工作也很難取得成功。

    好口才與財富有緣

    日本東京島村產業公司及丸芳物產公司董事長島村芳雄初到東京的時候,在一家包裝材料廠當店員,薪金隻有1.8萬日元,時常囊空如洗。下班後,在無錢可花的情況下,他唯一的樂趣就是在街市走走,欣賞人家的服裝和所提的東西。有一天,在街市漫無目的地散步時,他注意到許多行人都提著一個紙袋,這紙袋是買東西時商店給顧客裝東西的。島村芳雄認為將來紙袋一定會風行一時,做紙袋生意一定錯不了。

    島村芳雄深知,他的條件比別人差,隻有用自己所創的“原價銷售法”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商戰中立足。島村芳雄的原價售法很簡單,首先他前往麻產地岡山的麻繩商場,以5角錢的價格大量買進45厘米規格的麻繩,然後按原價賣給東京一帶的紙袋工廠。完全無利潤的生意做了一年後,“島村的繩索確實便宜”的名聲遠播,訂貨單從各地像雪片似的源源而來。

    此時,島村芳雄開始按部就班地采取他的行動。他拿購貨收據前去訂貨客戶處訴說:“到現在為止,我是一毛錢也沒有賺你們的。但是,這樣讓我繼續為你們服務的話,我便隻有破產的一條路可走了。”這樣與客戶交涉的結果,是客戶為他的誠實所感動,心甘情願地把交貨價格提高為5角5分錢。

    同時,他又與岡山麻繩廠商洽談:“您賣給我一條5角錢,我是一直接原價賣給別人,因此才得到現在這麽多的訂貨。如果這種賠本生意讓我繼續做下去的話,我隻有關門倒閉了。”岡山的廠商一看他開給客戶的收據存根,大吃一驚。這樣甘願不賺錢做生意的人他生平第一次遇到,於是就不假考慮地一口答應他一條算4角5分錢。如此一來,以當時他一天1000萬條的交貨量來計算,他一天的利潤就是100萬元。創業兩年後,他就成為名滿天下的人。

    這就是一個典型的能言善道、做賠本買賣而發家致富的人。

    笑口一開,機遇到來

    微笑,沒有成本,卻是無價的。它不需要耗費些什麽,可是卻有很多的收獲。它使獲得者蒙益,施與者也無損失。它發生於刹那間,可是給人的回憶卻永遠存在。任何有錢的人,不會不需要它。而貧窮的人,卻因它而致富。它在家庭中能產生快樂的氣氛。在生意買賣上,能製造好感。在朋友交往上,是善意的招呼。

    有一個小有規模的花店老板,要招聘一個店員,待遇不低,所以,應聘者也是絡繹不絕。經過層層篩選,最後剩下三個女孩參加最後的一場考試,三者取其一,勝者留下。

    老板的最後一個題目,是讓三個女孩試工三天,看誰能賣出最多的花。

    第一個女孩是學插花藝術的,豐富的專業知識果然讓她不同凡響。她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向顧客介紹各種花卉的特性,各種花卉的含義以及花卉的養護知識。三天的時間,她的銷售額一直遙遙領先。

    第二個女孩是學市場營銷的,專業的銷售技巧也使她大為受益。她使出渾身解數,運用各種推銷技巧,在這場考試中是大顯身手。她甚至想到把一些在搬運過程中散落的殘花,用牙簽串起來,夾在整束的花中賣給顧客。三天下來,她也不甘落後,與第一位女孩不相上下。

    第三位女孩的情況有點不妙。這是一個進城不久的農村女孩,不太會巧言吸引顧客,也不具備專業的花卉知識,三天的時間裏,上門的顧客多數被另外兩個女孩拉過去了,考試結束,她的銷售額明顯少於另外兩位。

    但是,三天後,老板卻宣布了一個令三個人都非常吃驚的決定,他決定聘用第三個女孩。

    原因很簡單,第三個女孩雖然沒有前兩位的專業優勢,也不如前兩位的銷售業績好,但是,這個女孩卻有她自身的優勢,這是個樂觀開朗的女孩,對每一位上門來的顧客,不管是否買花,她都會笑臉相迎,熱情送往。每一位來到這裏的顧客,都說她的笑臉也像花一樣好看,即便不買花,人們也願意到這裏來轉一轉。她還把一些散落的殘花,用牙簽插起來,免費送給路過的孩子和學生,每個路過這裏的人們,都會被她的笑容所感染。

    “送人玫瑰,手有餘香”,她把笑容送給別人,自己也留下了快樂。

    微笑,使疲憊者獲得休息,使失望者獲得光明,使悲哀者迎向陽光,又使大自然解除了困擾。它無處可買,無處可求,無法去借,更不能去偷——當你尚未得到它時,對誰都沒有用。

    因為沒有給人微笑的人,更需要別人給他微笑。所以,如果你希望人們都喜歡你,真誠地微笑吧,別怕皺紋。如果你想贏得人心,首先要給他人以微笑,讓他相信你是最真誠的朋友。

    溝通是機遇的來源

    人類社會需要溝通,需要交流,而人與人之間交流思想溝通情感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就是語言。到了現代社會,人類生活已經到了不能孤獨生存的境地,語言的力量和口才的作用,表現得尤為重要。卡耐基說:“一個人的成功,約有15%取決於知識和技術,85%取決於溝通——發表自己意見的能力和激發他人熱忱的能力。”一個人的語言能力,是獲得社會認同、上司賞識、下屬擁戴、同事喜歡、朋友幫助、戀人親密的必要條件!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