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九章 工作與機遇——努力工作,成就成功的事業(3/5)

作者:文錦字數:65808更新時間:2023-09-28 07:40:37

    有一天,方丈宣布調他到後院劈柴挑水,原因是他不能勝任撞鍾之職。

    小和尚很不服氣,我撞的鍾難道不準時,不響亮?

    老方丈告訴他說:“你的鍾撞得很響,但是鍾聲空泛、疲軟,沒什麽意義。因為你心中沒有‘撞鍾’這項看似簡單的工作所代表的深刻意義。鍾聲不僅僅是寺裏作息的準繩,更為重要的是要喚醒沉迷眾生。為此,鍾聲不僅要洪亮,還要圓潤、渾厚、深沉、悠遠。心中無鍾,即是無佛;不虔誠,不敬業,怎能擔當神聖的撞鍾工作呢?”

    無論你身處何方,從事何種職業,都必須懷著一種敬業精神,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盡心盡責,善始善終,這樣你的人生才會有大的改變。

    在收發室工作的查理是個臨時工,這段交接等待期間,他完全不必來上班,因為去留不定之時,連很多年輕的大學生都已好久不來上班了。接收單位是個高科技公司,對人才素質要求很高,很多人認定自己將是被淘汰的對象,查理心裏更清楚:新單位不會留他這樣一個臨時工。然而,他依然像往常一樣,先把報紙、信件送到各個部門,再回來打掃衛生。

    終於,交接的一天到了,查理知道自己也是最後一次做這份工作了,所以幹得格外仔細。這時,有個年輕人走過來問他:“好些人都不來了,您怎麽一直堅持到今天?”

    查理說:“明天我也不來了,但今天的活還得幹完、幹好,等把鑰匙交了,我也就可以放心地走了。”

    “做事總要有始有終啊!”過後,他將門房收拾幹淨,又把有點搖晃的椅子修理了一下,下班時到接收辦公室交了鑰匙。

    第二天,公司宣布留用人員名單時,有查理的名字!原來,那個年輕人就是新公司的董事長。他在員工大會上鄭重宣布:“查理是個對工作敬業,做事有責任心的人,公司需要這樣的員工。”

    一個人在平凡的崗位上能對工作盡職盡責,他必定會擁有許多生存和發展的空間和機會。

    做事情無法善始善終的人,是意誌不堅定的人,是不盡心盡責的人,這種人是不可能達到自己所期望的目標的。

    一位總統演講時說:“比其他事情更重要的是,知道怎樣將一件事情做好。與其他有能力做這件事的人相比,如果你能做得更好,那麽,你就永遠不會失業。”

    打破思維定勢,擁抱機遇

    一隻在瓶子裏自我設限的跳蚤,注定無法逾越新的高度!人有時就如一隻跳蚤,習慣了平淡而毫無激情的生存方式,自我設限,自我封閉,安分守己,消極保守,這其實是一種人性的悲哀。隻有從這種固有的模式中跳出來,打破自己的思維定勢,你才能走出現狀,才能有出路。

    法國博物學家讓·亨利·法布爾研究的是巡遊毛蟲。這些毛蟲在樹上排成長長的隊伍前進,有一條帶頭,其餘跟著。法布爾把一組毛蟲放在一個大花盆的邊上,使它們首尾相接,排成—個圓形。這些毛蟲開始動了,像—個長長的遊行隊伍,沒有頭,也沒有尾。法布爾在毛蟲隊伍旁邊擺了一些食物,但這些毛蟲要想吃到食物就要解散隊伍,不再一條接一條前進。

    法布爾預料,毛蟲很快會厭倦這種毫無用處的爬行,而轉向食物。可是毛蟲沒有這樣做。出於純粹的本能,毛蟲沿著花盆邊一直以同樣的速度走了七天七夜。它們一直會走到餓死為止。

    這些毛蟲遵守著它們的本能和習慣,它們幹活很賣力,但毫無成果。許多不成功者就跟這些毛蟲差不多。他們以為忙碌就是成就,幹活本身就是成功。其實,隻要有一條毛蟲能夠突破自己,解除它們的習慣模式,走出原來的圓圈,就不至於餓死。

    對現狀、對自我的一種否定與肯定常常會決定事物的成與敗。

    如果一個員工或管理者認為現狀“已經夠好”,他便會以如同後照鏡一般狹窄的視野來工作或進行管理。如果這樣,以現在的經濟環境來看,他的未來鐵定會失敗得粉身碎骨。所以,為了要保持競爭性,任何人目前都必須不斷質疑目前的所有作為。

    挑戰所有事物目前的狀況,可以讓公司不致因現有的成功而被蒙蔽。在世界著名的戴爾公司中,這種“自我批判”的態度,已深植在它的文化中,每個人都隨時質疑自己,隨時尋找改進事物的方法。它的公司總裁邁克·戴爾試著由上至下建立起這樣的行為模式:聘用具有開放觀念的人員,並且把他們培養為領導者。這些人在自己犯錯誤的時候,必須能夠接受他人公開的反對或糾正。這樣可以促進公開的辯論,鼓勵理性的“能人治理製度”。

    如果你認定自己不能成功,你就局限了自己的遠見,要敢於有偉大的理想,不要關閉你自己的潛能。

    許振超曾是青島港一名普通的橋吊司機,他憑借苦學、苦練、苦鑽,練就了一身絕活兒,成為數萬人的港口裏響當當的技術“大拿”,進而成為聞名全國的英雄人物。

    “無聲響操作”,是許振超的一門絕活兒,偌大的集裝箱放入鐵做的船上或車中,居然做到了鐵碰鐵不出響聲。其實他所以創造了這種操作方法,是因為它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集裝箱、船舶的磨損,尤其是降低橋吊吊具的故障率,提高工作效率。實踐證明,它是最科學也是最合理的。

    有一年,青島港老港區承運了一批經青島港卸船,由新疆阿拉山口出境的化工劇毒危險品,這個貨種特別怕碰撞,稍有碰撞就有可能引發惡性事故。當時,鐵道部有關領導和船東、貨主都趕到了碼頭。為確保安全,碼頭、鐵路專線都派了武警和消防員。泰然自若的許振超和他的隊友們,在關鍵時刻把絕活兒亮出來了,隻用了一個半小時,40個集裝箱被悄然無聲地從船上卸下,又一聲不響地裝上火車。麵對這輕鬆如行雲流水般的作業,緊張了許久的船主、貨主們迸發出了歡呼聲。

    許振超是位創新的探索者,他的認識很樸素:我當不了科學家,但可以有一身的絕活兒。這些絕活兒可以使我成為一名能工巧匠,這是時代和港口所需要的。就是憑借著這樣的一種信念,許振超的“技術口袋”裏的絕活兒愈來愈多了。

    在企業改製過程中,不少人下崗,其中不乏中專、大專學曆者,而許振超以一個初中的學曆,硬是靠關鍵時刻能打硬仗的絕活兒成為一個大型企業的員工楷模。

    “安分”本是一種美德,在任何一個工作崗位上,踏踏實實不浮不躁是每個領導都願意看到的。但是,更多的時候是不能讓安分束縛住自己的手腳,固步自封,而要勇於創新,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為自己創造出更多的機會,許振超用自己的不安分創造了奇跡,也為自己贏得了機遇。因此,要想贏得難得的機會,就必須勤學苦練,培養自己的才能,壯大自己的實力。隻有這樣才能獲得他人的重視和肯定,獲得機會的垂青。

    主動工作,超越平庸

    機遇在成功的道路上是極其重要的。但是,和天賦一樣,機遇也畢竟隻是提供一個機緣、一個條件、一種可能,能否成功,還要靠自己主動地去努力抓住。

    嘉楠在參加她現在就職的單位招聘時,她的主動精神一直讓應聘考官記憶猶新。

    那天正好是早期六,剛剛大學畢業的嘉楠到當地的人才市場上去尋找工作時,發現有一家招聘攤位前擠滿了求職人員,嘉楠於是也擠過去看。她發現這家單位正好也招聘自己想要尋找的秘書職位。

    由於前來應聘的人特別多,再加上當時正值酷暑期間,大廳內溫度非常高,眾多求職者的嘈雜聲讓應聘考官心煩意亂。就在應聘考官決定當天暫時停止招聘時,他突然發現整個大廳裏的嘈雜聲沒有了,當應聘考官正要站起來看個究竟時,應聘考官旁邊的工作人員告訴他,是前來應聘的一個女孩子,在大廳內主動地幫助維持秩序。應聘考官聽到這話,心頭一震:自己從事招聘工作這麽多年了,還從來沒有遇見類似這種女孩的主動工作行為呢,像這種積極性、主動性強烈的女孩現在的確還很少見呢,這種行為難道不正是一個秘書所要具備的基本要求嗎?

    於是,這位應聘考官立即停止手頭的工作,並讓旁邊的工作人員把正在大廳後麵維持秩序的嘉楠小姐叫到自己的跟前,並向她詢問她為什麽能夠主動站出來維持大廳的秩序,同時戴上自己的眼鏡仔細地看了嘉楠提交給他的求職簡曆。嘉楠拂了拂額前的頭發,然後麵帶微笑地說:“沒什麽,我也是求職隊伍中的一員,維持好求職秩序和環境,是每一位求職人員應該做的事情,況且您主考大人也需要清靜一些來閱讀我們的求職材料。”經過一番問答,這位應聘考官緊握嘉楠的雙手,並向她表示感謝。最後的結果肯定是嘉楠在眾多的求職者中脫穎而出,成為唯一的求職成功者。

    通過上麵的例子,我們不難看出,嘉楠這種看似無意但積極主動的行為,正是幫助她求職成功的主要原因。

    利用機遇,成就輝煌人生

    每個人在生命的每個階段,都會有很多機會。這些機會可能不是你所喜歡的,但是,你所利用的每個機會,都會為你帶來更大更好的機會。身體或智能上的缺陷,或許意味著你必須去探索一些別人所不知道的領域,但這也表示,你擁有他人所沒有的機遇。

    比別人期待的更多

    “機遇青睞有準備的大腦”,成功的機遇不是在某一天隨便碰上的,而是與日積月累的努力分不開的。

    張邁畢業那年正趕上就業形勢相當嚴峻,他在一年間參加了大大小小各種人才交流會幾十個,但聽到的都是“這個專業不要”、“收滿了”等五花八門的拒絕理由,四處碰壁。

    眼看就到了畢業留京的最後期限,這是最後一次大型的招聘會了。來招聘的用人單位挺少的,大家都在一家一家地搜尋,哪怕是有一線希望也毫不猶豫地投上簡曆。張邁把目標對準了一家出版社。但兩位工作人員很明白地告訴他,簡曆他們已經收了一大摞,而且大多是來自全國名校的優秀學子,已經給他們留下了良好深刻的印象——張邁的機會很渺茫了!

    但他沒有因此而放棄一切,而是自信地介紹自己四年來學習、工作、文體活動、社會實踐等各方麵的表現,招聘人員的臉上漸漸露出了讚許的笑容。

    機會來了!關鍵時候,張邁靈機一動,他從容不迫地講起了給某雜誌“挑刺”的故事。那還是他上大三時的事:在我喜愛的一本英語雜誌上,我看到一篇文章的翻譯存在小問題。譯者可能是個“老外”,在翻譯“老少邊窮地區”時,未必了解這個“中國特色”詞語,因此譯得有點詞不達意,意思成了“居民或老或少的地方”。雖然是一個無關緊要的小毛病,但出於對雜誌的喜愛,我幹起了“雞蛋裏挑骨頭”的事——給主編陳先生寫了一封信,指出上述錯誤,並不揣淺薄,提供了自己的譯法。囿於水平,我的譯法還很不精致簡練,但一片誠心,自覺頗有點像“獻曝”的“野人”。令我驚喜的是,半個月後,我收到了陳先生的回信,對我的意見表示感謝,並給出了一個相當出色的譯法,還贈給了我一本翻譯小說。我當時真有點喜出望外,但這隻是我大學四年中的一朵小浪花,泛起的一些漣漪很快就平息了。

    聽著聽著,招聘人員臉上的笑容越來越燦爛,說道:“你說的是一本很不錯的雜誌,我也很喜歡。好了,回家等通知吧!”

    一個月後,張邁如願以償地得到了出版社英文編輯的工作。因為,後來領導告訴他,也許他並不是最優秀的。在他來之前,他們已經相中了幾位名校畢業生,本想帶資料回去慢慢挑選,就此“鳴金收兵”。因為時間尚早,於是就又多停了一會兒,恰好這時張邁出現了。一開始,他們對他興趣並不大,他的學校算不上什麽名校,但他的素質讓他們有點心動,尤其是“小故事”中所體現出的認真、嚴謹、苛刻的態度,這正是編輯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質之一,這一點深深感動了他們。

    所以往往在關鍵的時候,平時不太經意的一點小小的努力,很可能成為成功的一個重要砝碼。這一次,它就幫助張邁實現了從學校到社會的一次飛躍!

    人生就是這樣有趣,人生的道路看起來好像很曲折,但事實並非如此。做人如果能夠做到拋棄浮躁,安定自己的內心世界,錘煉自己,為自己準備更多的“資本”,比別人多做一點就往往會得到幸運的垂青,也就可能使自己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順利、更遠。

    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人

    一個有責任感的人會給別人一種信任感,會吸引更多的人與自己合作。信守責任的同時,就是在信守一個人的人格和道德。試想,一個在責任感方麵很欠缺的人又怎麽能樹立自己良好的形象呢?

    因為責任,在任何時候都不要選擇放棄,也不要為此尋找任何借口。無論在什麽情況下,你都要積極主動地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總是要以飽滿的態度麵對人生旅途上的每一個“不”。放棄了自己對社會的責任,就意味著放棄了自身在這個社會中更好生存的機會,就等於在可以自由通行的路上自設路障,摔跤跌倒的也隻能是自己。

    當一個人能夠意識到自己的責任時,他又在完善自己的路上邁出了一大步。

    作為員工,不要總抱怨老板沒有給你機會,有空的時候不妨仔細想一想,你是否能夠漂亮地完成任務並且沒有那麽多的廢話?你是否平時就給老板留下了一個能夠勇於負責的印象?如果沒有,你就別抱怨機會不來敲你的門。當你少一些抱怨、少一些理由,多一分認真、多一分主動的時候,你再看看機會會不會來敲你的門?

    邁克和漢斯是新到速遞公司的兩名職員。他們倆是工作搭檔,工作都很認真、也很賣力。上司對他們倆都很滿意,然而一件事卻改變了兩個人的命運。

    一次,他們倆負責送一個古董到碼頭。這個古董很貴重,上司反複叮囑他們要小心。但沒想到,車開到半路卻壞了。

    漢斯說:“怎麽辦,你出門之前為什麽不把車檢查一下,如果不按規定時間送到,我們要被扣獎金的。”

    邁克說:“我的力氣大,距離碼頭也沒有多遠了,讓我來背吧。這條路上的車特別少,等車修好,船應該開走了。”漢斯同意了。

    於是,邁克背起古董,一路小跑,終於按照規定的時間趕到了碼頭。但在這時,漢斯卻說:“我來背吧,你去叫貨主。”漢斯心裏暗想,如果客戶把這件事告訴了老板,老板也許還會給我加薪呢!他隻顧想,當邁克把古董遞給他的時候,他卻沒接住,“嘩啦”一聲,古董掉在了地上碎了。

    “你怎麽搞的,我沒接你就放手。”漢斯故意大喊。

    “你明明伸出手了,我才遞的,是你沒接住。”邁克辯解。

    邁克和漢斯都知道,古董打碎了不僅意味著被解雇,可能還要背負著沉重的債務。果然,老板對他倆進行了嚴厲的批評。

    “不是我的錯,是邁克不小心弄壞的。”漢斯偷偷來到老板的辦公室,對老板說。老板平靜地說:“謝謝你,我知道了。”

    隨後,邁克就把事情的原委告訴了老板,最後邁克說:“這件事情是我們的失職,我願意承擔責任。另外,漢斯的家境不好,如果可能的話,他的責任我也來承擔。我一定會彌補上我們的損失的。”

    不久,老板把他們倆叫到了辦公室說:“公司一直對你倆很器重,想從其中選擇一個人擔任客戶部經理,沒想到卻出了這樣一件事情,不過也好,這會讓我們更清楚誰是合適的人選。”

    漢斯暗喜:一定是我了。

    沒想到,老板卻宣布邁克擔任公司的客戶部經理,解雇了漢斯並讓他自己想辦法償還給客戶造成的損失。

    “為什麽?”漢斯問。

    “其實,古董的主人已經看見了你倆在遞接古董時的動作,他跟我說了事實。還有,我也看到了問題出現後你們兩個人的反應。邁克是一個能夠勇於承擔責任的人,是值得信任的。”

    做與不做之間的差距就在於——責任。

    隻有那些能夠勇於承擔責任的人,才有可能被賦予更多的使命,才有資格獲得更大的榮譽。而缺乏責任感或者不負責任的人,首先失去的是社會對自己的基本認可,其次失去的是別人對自己的信任與尊重,甚至也失去了自身的立命之本——信譽和尊嚴。

    不必找一些理由作為自己不負責任的借口,借口永遠不能成為一個人不負責任的理由。對別人的不負責任其實就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學會認清責任,是為了更好承擔責任。首先要知道自己能夠做什麽,然後才知道自己該如何去做,最後再去想我怎樣做才能夠做得更好。當你能夠盡自己的努力承擔更多的責任時,你所得到的收獲可能就是綠樹成林,相反,你所獲得的可能就是滿眼荒蕪。這就是責任感不同的差距。請記住,那些不需要別人監督而且更具有堅毅和正直品格的人正是能改變世界的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