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章 充實自己,增強競爭力(3/5)

作者:王迪字數:19904更新時間:2023-09-28 08:02:26

    這句話說起來及聽起來很簡單,實際上並不如是。因為在初步接觸中已能判定對方是否可以長期相處得來,以及是否能夠攜手合作,是相當重要的。

    老板後來告訴她:有些人沒有給自己留下這種良好印象的話,建議還是將合作的計劃稍緩。什麽是所謂真誠合作呢?那個“真”字就是“真心”之意。一旦有心理障礙,對對方的好感有所折扣,就會產生甚多障礙性的副作用,使合作的成績進度受阻,隻會浪費彼此的時間與精神。小梁覺得很有道理。

    跟隨在上司或老板身邊,最大利益就是能在每一個商業活動中收集信息與教訓。如果不曉得把握這機會,就浪費了寶貴的機會。

    還可以從老板那裏學到許多良好的工作方法。這些是老板長年工作經驗的結晶,卻可以“得來全不費功夫”。

    某大型公司新招進一批大學畢業生,全部安排到車間裏實習鍛煉。可是該公司的老板和員工們就意外地發現一個問題,剛招進車間的一個小青年,從衣著打扮以及說話時的神情語式,無不在刻意模仿老板。這還不算,在後來的幾天裏,小青年又夾起了與老板一模一樣的文件包,戴上了與老板一模一樣的眼鏡……

    公司內部的不少員工感到特別的奇怪,於是,開始有人指指點點、議論紛紛。老板再也沉不住氣了,為了少見這個小青年幾眼,一紙調令把他調入了供銷部,心想,讓這個怪怪的家夥全國各地跑去吧。

    誰知,這個小青年不但模仿能力特強,而且有一種超人的業務水平和辦事效率。在銷售部裏很快就出類拔萃、無人能比,不凡的業績、高額的提成,讓他如魚得水,因而更加揚眉吐氣、自視不凡。當同事們向他討教無往而不勝的業務技巧時,他直言不諱地相告:自強、自信加上這身讓人瞧得起的行頭。

    盡管他對公司忠心耿耿、任勞任怨、成績顯著,老板的心裏還是不平衡,甚至有一種說不上來的壓力,覺著他無論如何不該模仿自己。半年之後,老板想把這個小青年支開的機會終於來了,該公司要在海南建立分支機構。於是,又是一紙調令,把他派往遙遠的海南。

    在派往海南的首批人員中,盡管有幾位包括分管經理在內的中層領導,可是,前來機場歡迎的海南的有關負責人第一個握手的竟是那個小青年。就連先期到達的該公司的頂頭上司——公司局的領導們,也沒弄清這個小青年的真實身份,在招待宴會上,硬是拉他坐在顯要的位置……

    就這樣,分支機構正式開張之時,這個一沒背景二不是幹部的小青年,就穩穩地坐上了這裏的第二把交椅。半年之後,他成為海南分部的總管;一年之後,海南分部發展成為該公司的總部,他仍是這裏的總管。

    有不少例子,事業的成功、人生的輝煌就是從全身心地效仿成功者開始的。

    四、增強不可替代性和可雇傭性

    不管學什麽,你一定要學會一二種專長,讓你的上司認為:“這點我的確比不上他。”隻要能做到這點,上司就有不得不用你的理由。專業特長可以提高你的“身價”。如果你所具有的特技對老板有所幫助,他一定會對你另眼相看。

    香港有一位“打工皇帝”,年薪千萬港幣的高級白領上班族,他總結自己的成功秘訣在於:“想辦法讓自己成為專業人士,而且要不斷地加強它,讓自己變得無法取代,你就會變得很值錢。”

    他說:“現代的社會是知識經濟的時代,已經不隻360行,而是360萬行,社會經濟分工越細,作一個全才就越不可能,而且被取代的機會就越大,隻有成為一個專業人士,才是增強自己優勢與賣點的不二法則。”

    比如,要製作出一套辦公家具,從原料式樣的剪裁到組裝設計,需要一套非常繁複的流程。有一位在深圳專門製作辦公椅滑輪的台商,隻專心做整個流程的一個環節,而且做到了品質最好、成本最低的專業水準,結果成了全世界的座椅滑輪大王,全球市場占有率達到七成以上。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每個人經營自己時,應該同樣定位自己為一個專業的角色,並且在選定專業領域的一個環節中,努力做到最好、最傑出,這樣就離成功不遠了。因為專業人才是公司永遠需要和依賴的。

    職場人的學習渠道至少有三種:一種是“學習與工作分離”;一種是“在工作當中學習”;另外一種是“把學習放在工作中”。在微軟,據統計,員工工作中的技能和知識,70%是在工作中學習獲得的,20%是從經理、同事處學到的,剩下的10%是從專業的培訓中獲取而來的。

    “在工作當中學習”和“把學習放在工作中”是兩種最有效的學習方式,它們能使承擔某項業務的“門外漢”最迅速地轉化成“合格者”,並最終成為一個很“專業的”人才。那些能在工作中發現自己的欠缺,並努力在工作中彌補自己所欠缺知識的人,可以從打工的經曆中學到最多。

    1923年福特公司有一台大型電機發生了故障,全公司所有工程師會診兩三個月沒有結果,特邀請德國一位專家斯泰因梅茨來“診斷”。他在這台大型電機邊搭帳篷,整整檢查了兩晝夜,仔細聽電機發出的聲音,反複進行著各種計算,最後踩著梯子上上下下測量了一番後,用粉筆在這台電機的某處畫了一條線作記號。然後他對福特公司的經理說:“打開電機,把作記號地方的線圈減少16圈,故障就可排除。”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