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0章 宦官是政治的毒瘤(1/4)

作者:熊召政字數:9480更新時間:2023-09-28 10:23:08

    宦官問題,曆來是政權的毒瘤。各朝各代,將這個問題處理得好的並不多見。朱元璋登基之初,鑒前代宦官之失,製作了一尊三尺多高的鐵牌,上麵鑄了“內臣不得幹預政事,違者斬”十一個大字,放在大內門口。洪武元年,也就是朱元璋登基的第一年,他就對身邊的侍臣說:“吾見史傳所書,漢唐末世,皆為宦官敗蠹,不可拯救,未嚐不為之惋歎。此輩在人主之側,日見親信,小心勤勞,如呂強,張承業之徒,豈得無之?但開國承家,小人勿用,聖人應自深戒。其在宮禁,止可得之供灑掃給使傳命令而已,豈宜預政典兵?漢唐之禍,雖曰宦官之罪,亦人君寵愛之使然。向使宦官不得典兵預政,雖欲為亂,其可得乎”?

    從這段談話來看,朱元璋對宦官幹政的問題,保持了相當的警惕。也正因為這一點,在朱元璋眼中,宦官隻能是真正的奴才,不要說重用和寵信,連最起碼的尊重都不應該享有。

    曾有這麽一個小故事:洪武三年十月的某一天,早朝完畢,正好天上下起雨來。朱元璋在回宮的路上,看到兩個內侍穿著布靴走在雨地裏。他立刻停轎,命人將這兩個內侍帶到跟前來訓斥道:“你們穿的靴子雖然不值大錢,但也是出自民脂民力。你等何不愛惜,乃暴殄如此?”說罷,命錦衣衛將這兩個內侍各打三十大棍。懲罰完後,朱元璋就此事對侍臣講:“嚐聞元世祖初年,見侍臣有著花靴者,責之日‘汝將完好之皮為此,豈不廢物勞人?’朕看元太祖說得好。大抵為人,嚐曆艱難,則自然節儉。若習見富貴,未有不值得廉者。”朱元璋看到了問題的關鍵,要想控製宦官的私欲膨脹,首先是戒奢。洪武四年,中書省臣奏議:宦官的月俸,定為三石米。此前宦官的月俸米隻有一石。與外廷官員相比,顯得太低,中書省才有這個建議。朱元璋聽到建議後說:“內使輩,食衣在大內,自有定額,彼得俸,將焉用之?月支稟米一石足矣。卿等不宜開此端也。”

    朱元璋如此說,一是不肯讓宦官提高待遇;二來,他也提防內官與外臣相勾結。此事過後不久,朱元璋又借題發揮說:“為政必先謹內外之防,絕黨比之私,庶得朝廷清明,紀綱振肅。前代人君,不鑒於此,縱宦官與外臣交通,覘視動靜,緣為奸,假竊威權,以亂國家,其為害非細故也,勢不得行,反受其禍,延及善類。漢、唐之事,深可歎了。朕為此禁,所以戒未然耳。”

    對宦官的治理,朱元璋是防患於未然。他執政時期,沒有宦官幹政的紀錄。宦官的確隻是灑掃庭除,傳旨打雜的奴才。洪武十年,有一名太監指出公文中明顯的錯訛,朱元璋明知太監說得對,仍然立刻下旨將這名太監逐出皇宮,遣回原籍,原因是這名太監“幹政”了。但人亡政息,在他死後,特別是燕王朱棣登基之後,宦官的地位迅速提升。朱棣繼承了父親的性格,猜忌而殘暴。但他為何一改朱元璋政令,對宦官開始偏愛呢?這裏麵有兩個原因:第一,他在北京燕邸時,曾向南京建文帝身邊的宦官們行賄,刺探建文帝以及身邊大臣的言論行蹤。他的靖難成功,與宦官們提供的準確情報分不開。因此,對這些宦官,他有一種政治上的認同感;第二,由於他是篡位的皇帝,因此對外廷大臣特別是掌握軍權的將軍們不信任,於是委派宦官代表他到各地監軍。各地總兵的一言一行,都通過監軍向他密報。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