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漢高大事記】(1/5)

作者:白露字數:15958更新時間:2023-09-28 10:54:55

    1876年,德國商人弗裏茨·漢高創立了漢高公司。

    1988年,漢高進入中國市場。

    1990年,漢高在上海和廣州分別合資建立了化學品公司。

    1992年,漢高與天津合成洗滌劑廠共同發起成立天津漢高洗滌劑有限公司。

    1993年,漢高的家庭護理產品進入中國。

    1994年,漢高的化妝品和美容用品業務進入中國。

    1995年,南風集團進軍農村洗衣粉市場,大獲成功。

    2000年,雕牌洗衣粉打造中低檔品強勢牌,全國銷量第一。

    2001年,漢高推出了全國性品牌“天清”,市場反應平淡。

    2004年,被寄予厚望的威白“爆炸鹽”上市,前期火爆,後迅速被遺忘。

    【後續觀察】中國漢高新掌門的尷尬隨著漢高亞太區業務的強勁增長,作為亞太區的總部,漢高必須要對之前的“各自為政”進行一些“整合”。管理層的調整,業務的整合,都不是為了整合而整合,而是希望更好地利用整體平台,起到業務的協同作用。

    “我對快速消費品行業不是很了解,所以不便發表評論。”又被問到如何在化妝品板塊銷售業務中有所超越,艾峽甫顯得有些尷尬。

    艾峽甫還沒有適應他的新角色:漢高投資有限公司中國區總裁,換句話來說,在主管技術板塊之外,他還必須學會做漢高中國的“代言人”。之後,學會對漢高的全盤業務“應答”,將成為他必修的一門新功課。新功課中,也包括他之前不甚熟悉的漢高化妝品板塊。

    艾峽甫坦言,除了技術板塊之外,在歐洲,漢高的化妝品以及個人護理用品的民用品牌非常成功,知名度也很高。但是,在中國,化妝品以及個人護理用品是市場先導型,這也是每個地方的市場不同,以及業務板塊不同所帶來的差距。接下來,自然也會有針對當地市場所帶來的策略調整。

    (第一財經日報2007.6)

    福特: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當長安福特汽車公司將它的第一輛國產化轎車嘉年華於2003年下線時,差不多與福特同時進入中國的通用汽車,憑借別克、賽歐等車型已經牢牢占據著可觀的市場份額。與在井噴的中國市場上賺得盆滿缽滿的眾多合資公司相比,行動遲緩的福特是一個失意者。

    與通用之爭:起個大早,趕個晚集繼北京吉普開創中國汽車合資先河後,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生產轎車的上海汽車製造廠也在積極尋求起外資的支持。福特公司與美國通用,日本日產,法國雷諾、標致、雪鐵龍,德國大眾共同參與投標,曆時兩年多進行了60多次談判後,福特與其他5員大將紛紛敗下陣來,隻有大眾公司先聲奪人,與上海汽車製造廠喜結良緣,成為後來中國轎車產量之冠——桑塔納的搖籃。

    中國改革開放後,福特公司預見到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汽車消費將迅速增長。因此,福特公司從1981年就開始了訪問工程師計劃,請中國國內的技術人員去福特總部參觀交流,以期通過這些策略建立與中國政府的良好關係。從1984年開始,福特公司已經與中國在汽車零部件和科技方麵開展合作了。為了開拓中國市場,1994年2月,福特汽車公司成立了中國業務部。1995年10月,又在北京組建了福特汽車(中國)有限公司,準備大舉進軍中國市場。在1996年的上海合資項目中,福特躊躇滿誌地加入到與上海合資生產轎車的投標行列中。

    但福特在全球市場的老對頭通用汽車公司也參加了投標。晚到一步的通用汽車采取了一個更富於想象力的辦法來進入中國,通用公司宣布了在華發展的五項原則:(1)與中國汽車業合作的長期承諾。(2)提供先進技術。(3)培養中國管理人員與科技人員達到國際化水平。(4)全方位參與中國汽車業,包括整車和零部件。(5)幫助中國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汽車工業。盡管福特等汽車公司認為通用有些言過其實,但中國政府的高層願意援引這些原則作為在汽車工業領域談判的範例。當時通用汽車拿的是別克新世紀車型,而福特拿的是金牛座車型。在實際行動上,通用拿出的車型更有吸引力。同時在合同金額上,福特也被通用以16億美元的高價趕出局。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