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868章 孔子談仁(1)(2/3)

作者:我說那個誰字數:6304更新時間:2020-02-06 17:54:15

    

    而孔子的學思想,都是要我們自己做到自身修養。他認為:隻要我們人人都如此做人、處事,社會就會如何如何。

    

    可這畢竟是建立在假設的提前之上,是建立在“隻要我們如何如何”的基礎上的,而不是現實生活的基礎上。而現實生活,是豐富多彩、千變萬化的。在亂世!無法無!在盛世,也一樣存在陰暗麵。

    

    所以!孔子的假設學,是不切實際地學。不能適應現實的學,都是空中閣樓、夢中世界,都是假的,不能實現的。

    

    我們需要理想、夢想,但理想、夢想必須建立在現實生活的基礎上。不然!就變成空想、夢想、不切實際的幻想、YY。最終!我們還是要麵對現實生活的。

    

    曾參見樂歌樂伯伯催促了,這才把竹簡拿起來,念他編排的“仁篇”內容。

    

    子曰:“士誌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什麽意思?”樂歌習慣性地問道。

    

    曾參翻譯道:“先生:如果有這樣的一個士,他有誌於去實行聖饒道理,報國為民,但又以自己吃得不好、穿得不好為恥辱,對於這種人,是不值得與他談論道的。”

    

    “什麽意思?”樂歌問道。

    

    曾參解釋道:“先生認為,一個人斤斤計較個饒吃穿等生活瑣事,在意於自己的得失,這個人是不會有遠大誌向的。有遠大誌向的人應該是那種把國、民、他人放在第一位,有奉獻精神。而不是先考慮自己的享受、報酬,再想著如何去施展自己的才華。一個人隻有先奉獻,人們才能看到你的價值!”

    

    “嗯!”樂歌應道:“我已經過了!孔子的品德是好的!值得我們學習!”

    

    “謝謝!”

    

    “繼續往下讀!”

    

    “是!樂伯伯!”

    

    子曰:“君子之於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什麽意思?”樂歌問道。

    

    曾參翻譯道:“先生:“君子對待下的人和事,既不在某些方麵表現得特別偏向,也不在某些方麵表現得特別冷漠、疏遠,按照恰當的原則與方式來對待一切人、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