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884章 文質彬彬才是君子形象(2/3)

作者:我說那個誰字數:7046更新時間:2020-02-15 03:04:05

    “是!樂伯伯!”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什麽意思?”

    

    曾參解讀道:“先生:已經知道什麽的人,不如那些想知道什麽的人;想知道什麽的人,又不如那些以知道為樂趣的人。”

    

    “什麽意思?有些繞口啊?”

    

    “是!樂伯伯!”曾參解釋道:“興趣是最好的導師,先生這句話為我們揭示了一個怎樣才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對學習的熱愛。”

    

    “哦?”樂歌點頭應道。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什麽意思?”

    

    曾參解讀道:“先生:具有中等以上才智的人,可以給他講授高深的學問,因為他們可以聽得懂。處下中等水平以下的人,給他講高深的學問等於對牛彈琴,因為他們聽不懂。”

    

    “嗬嗬嗬!”樂歌聽了,笑了起來。

    

    《老子·第四十一章》:“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先生因才施教,根據學生智力水平的高低來決定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

    

    “嗬嗬!牛比了!牛比了!”樂歌笑道。

    

    樊遲問知,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問仁,曰:“仁者先難而後獲,可謂仁矣。”

    

    “什麽意思?”樂歌問道。

    

    曾參解讀道:“樊遲問先生:一個人怎樣做才算得上是智。先生:盡自己的能力去推廣禮製、道德,讓更多的人遵從禮製、道德,讓更多的人懂得禮製、道德。尊敬鬼神,祭祀鬼神,但又不迷信鬼神,不被鬼神束縛。這樣做就可以算是智了。樊遲又問先生:一個人怎樣做才算得上是仁。孔子:仁者勇於承擔別人不願意承擔的事,在論功勞麵前總是把自己的功勞放在別饒後麵。也就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後!把吃苦放在第一位,享受放在後麵。這可以是仁了。”

    

    “傻啊?嗬嗬!”樂歌問道:“這個樊遲是什麽人?”

    

    “他?”曾參回答道:“樊須:字子遲,亦稱樊遲,齊國人,比先生三十六歲。”

    

    “哦?”

    

    “他是個農民出身,不過很好學。”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