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961章 君子不施其親(2/2)

作者:我說那個誰字數:4204更新時間:2021-04-28 13:27:23

    “那麽?誰做得更對、更好呢?”樂歌問。

    曾參頓了一下,朝著樂歌樂伯伯看著,沒有說話。

    見曾參不說,樂歌說道:“你先生的意思是:他的做法是對的,更積極一些!還不就那麽回事?自己誇自己!”

    “這?”曾參聽了,自然是不高興。

    “好了!好了!繼續往下讀文吧!”樂歌揮舞了一下手臂,說道。

    “是!樂伯伯!”曾參應道。

    大師摯適齊,亞飯幹適楚,三飯繚適蔡,四飯缺適秦,鼓方叔入於河,播鞀武入於漢,少師陽、擊磬襄入於海。

    “什麽意思?解讀一下!”樂歌習慣性地問道。

    曾參解讀道:“魯君無道,禮樂崩壞,樂人都走散了。太師摯逃到齊國去了,亞飯幹逃到楚國去了,三飯繚逃到蔡國去了,四飯缺逃到秦國去了,打鼓的方叔逃到了黃河邊,敲小鼓的武逃到了漢水邊,少師陽和擊磬的襄逃到了海濱。”

    “什麽意思?”樂歌皺了皺眉頭,又問道。

    曾參進一步解釋道:“魯君無道,禮樂崩壞,樂人都走散了。先生不僅為樂的衰敗而擔心,更是為國家的衰敗而擔心!感覺肩上擔子沉重!”

    “哦?”樂歌點了點頭,應道。

    “所為‘禮崩樂壞’,這就是禮崩樂壞!君王無道,不把音樂當回事,不尊重樂師,樂師自然是要走人的!”曾參感歎道。

    “嗯!好!繼續往下讀文!”

    “是!樂伯伯!”曾參應道。

    周公謂魯公曰:“君子不施其親,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舊無大故,則不棄也。無求備於一人。”

    “什麽意思?解讀一下!”樂歌示意道。

    曾參解讀道:“周公對他的兒子魯公伯禽說:君子不疏遠他的親屬,不使大臣們抱怨不用他們。舊友老臣沒有大的過失,就不要拋棄他們,不要對人求全責備。”

    “嗯!好!”

    魯公:指周公的兒子伯禽,封於魯。

    孔子引用周公的話,不要疏遠別人,不要抱怨別人,不要拋棄別人,不要過分地責備別人。因此!作為人、君子,就不能隱居避世。要做一個有擔當的人,勇於承擔社會責任。

    周有八士:伯達、伯適、伯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隨、季。

    周代的興盛一定與這八士有關,不然孔子不會提及他們。隻是!關於這八位士的身份信息、事跡等,曆史上都沒有詳細記載。但是!可以想象:孔子把他們提出來,一定是他們有才能。他們沒有選擇隱居山林,而是投入到社會大家庭中,為人民服務。

    孔子的意思是:如果那些有才智的人不去隱居避世,勇於承擔責任,那麽!亂世就可以得到治理,亂世就可以早日結束。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