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章 把話說到對方的心坎上(3/5)

作者:王迪字數:34410更新時間:2023-09-30 19:48:45

    春秋時期,齊國的相國晏子就是一個“察言觀色”的高手。

    齊莊公看重勇力不重視仁義,偏護那些勇武有力的大臣,而許多有才幹的文臣得不到重用。這樣的做法慢慢滋長了武官們的驕傲情緒,他們傲視文臣,欺壓百姓,搞得官風民風越來越壞。一些大臣進言檢舉,非但沒有使齊莊公改變想法,而且輕者被流放,重者被殺頭。

    身為齊國的相國,晏子也是看在眼裏,急在心上,但他沒有像別人一樣貿然行事,而是經過深思熟慮後,采取了一種非常巧妙的進言方式。

    一日,齊莊公在花園裏與妃子下棋,聽說晏子前來求見,就撇下了妃子請這位棋壇高手與他對弈。晏子也不多話,兩個人就在棋盤上你來我往地下了起來。晏子在棋局上猛衝猛打,雖然吃了莊公不少的子,但在莊公的沉著應戰下,還是輸掉了棋局。莊公深知晏子在棋上的造詣要高出自己很多,如此輸棋很出乎意料。於是就疑惑地問晏子:“相國文韜武略,滿腹才學,幫助寡人治理國家都駕輕就熟,為什麽這局棋會下得如此差呢?”晏子說:“臣有勇無謀,輸棋自然是在情理之中了。”接著他又話題一轉說:“下棋是這樣,治理國家也是這樣,光靠勇武是不行的。”

    應該說,齊莊公還是有些自知之明的。他在晏子的委婉批評下,對自己偏愛武力不重仁義的做法,有了一定的警覺,但仍舊不能一下子完全轉變過來。於是,就坦率地問到:“請相國直言,古時候有沒有哪一個國君,依靠勇力可以安邦定國的呢?”

    晏子回答說:“夏朝末年有大力士推侈、大戲,殷朝末年有勇士弗仲、惡吏,這些人都能日行千裏,力擒虎豹,可他們卻不能挽救夏、殷的滅亡。夏、商的覆滅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光靠勇力而不行仁政,沒有一個不失敗的”。

    莊公仔細體會晏子的肺腑之言,認為他說得很對,就恭恭敬敬地表示了感謝,並接受了文武並重,實施仁政以固國本的主張。

    從這則小故事裏我們不難發現,推銷自己,影響別人,讓別人聽我們的“話”,不是簡單的仗義直言就能夠辦得到的。人際交往中,對他人的言語、表情、手勢、動作以及看似不經意的行為進行較為敏銳細致的觀察,往往能夠使我們與他人的交流更加容易,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當然,關注聽者的表情,也是要有重點的,除了對方的喜怒哀樂外,對眼睛的觀察最為重要。從醫學上來看,眼睛在人的五種感覺器官中是最敏銳的,大概占感覺領域的70%以上,因此,被稱“五官之王”。孟子雲:“存之人者,莫良於眸子,眸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降,胸中不正,則眸子眩。”從眼睛裏流露出真心是理所當然的,“眼睛是心靈之窗”。

    深層心理中的欲望和感情,首先反映在視線上,視線的移動、方向、集中程度等都表達不同的心理狀態。觀察視線的變化,有助於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爬上窗台就不難看清屋中的情形,讀懂人的眼色便可知曉人們內心的狀況。有人總結了一些關於眼色的所謂規律,盡管不一定全部正確,但即使僅僅隻是作為一個參考,也未必不能觸發我們的思維,給我們以借鑒。

    1.你見他眼神沉靜,便可明白他對於你著急的問題,早已成竹在胸,穩操勝算。隻要向他請示辦法,表示焦慮,如果他不肯明白說,這是因為事關機密,不必要多問,隻需靜待他的發落便是。

    2.如果你見他眼神散亂,便可明白他也是毫無辦法,徒然著急是無用的,向他請示,也是無用的。你得平心靜氣,另想應付辦法,不必再多問,這隻會增加他六神無主的程度,這時是你顯示本能的機會,快快自己去想辦法吧!

    3.如果你見他眼神橫射,仿佛有刺,便可明白他異常冷淡,如有請求,暫且不必向他陳說,應該從速借機退出,即使多逗留一會兒也是不適的,退而研究他對你冷淡的原因,再謀求恢複感情的途徑。

    4.你見他眼神陰沉,應該明白這是凶狠的信號,你與他交涉,須得小心一點。他那一隻毒辣的手,正放在他的背後伺機而出。如果你不是早有準備想和他見個高低,那麽最好從速鳴金收兵。

    5.你見他眼神流動異於平時,便可明白他是胸懷詭計,想給你苦頭嚐嚐。這時應步步為營,不要輕進,前後左右都可能是他安排的陷阱,一失足便跌翻在他的手裏。不要過分相信他的甜言蜜語,這是釣魚的餌,是毒物外的糖衣,要格外小心。

    6.你見他眼神呆滯,唇皮泛白,便可明白他對於當前的問題惶恐萬狀,盡管口中說不要緊,他雖未絕望,也的確還在想辦法,但卻一點也想不出所以然來。你不必再多問,應該退而考慮應付辦法,如果你已有辦法,應該向他提出,並表示有幾成把握。

    7.你見他眼神似在發火,便可明白他此刻是怒火中燒,意氣極盛,如果不打算與他決裂,應該表示可以妥協,速謀轉機。否則,再逼緊一步,勢必引起正麵的劇烈衝突了。

    8.你見他眼神恬靜,麵有笑意,你可明白他對於某事非常滿意。你要討他的歡喜,不妨多說幾句恭維話,你要有所求,這也是個好機會,相信一定比平時更容易滿足你的希望。

    9.你見他眼神四射,神不守舍,便可明白他對於你的話已經感到厭倦,再說下去必無效果,你如果不趕緊告一段落,或乘機告退,或者尋找新話題,談談他所願聽的事。

    10.你見他的眼神凝定,便可明白他認為你的話有一聽的必要,應該照你預定的計劃,婉轉陳說,隻要你的見解不差,你的辦法可行,他必然是樂於接受的。

    11.要是你見他眼神下垂,連頭都向下傾了,便可明白他是心有重憂,萬分苦痛。你不要向他說得意事,那反而會加重他的苦痛,你也不要向他說苦痛事,因為同病相憐越發難忍,你最好說些安慰的話,並且從速告退,多說也是無趣的。

    12.如果他的眼神上揚,便可明白他是不屑聽你的話,無論你的理由如何充分,你的說法如何巧妙,還是不會有高明的結果,不如馬上停止,退而尋求其他接近之道。

    有一句廣告詞說得好“通則不痛,痛則不通”,當你不具備“察言觀色”的能力時,你跟別人的交流就好比“擀麵杖吹火”,肯定通不了,也肯定很痛。

    說話要揣摩對方的心理

    在美國,神學院畢業的學生,必須要到鄉村教會去當一定階段的牧師,一來可以豐富他們的工作經驗,二來可以鍛煉他們的韌性和毅力,為他們日後能夠更好地宣傳神學打下基礎。

    有一位成績和各方麵表現都十分突出的學生,從一所著名的神學院畢業後,自願到一個以牧業為主、生活十分艱苦、人們的認識還比較落後的村莊去擔任牧師。為了使那裏的人們很好地接受自己,並擴大自己的影響,從而使得人們能夠更好地領會神的旨意,他準備召開一個布道大會。經過緊張而又繁忙的準備之後,他的布道大會如期召開了。但令他失望的是,他等了足足一個上午,卻隻有一個牧童來到了會場。於是他心灰意懶,準備將布道大會取消,但為了不讓牧童反感,他開始主動向牧童征詢意見。結果牧童說:“親愛的牧師先生,要不要取消大會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一件事,在我所養的100隻羊中,就算迷失了99隻,隻剩最後一隻,我還是要養它。”年輕牧師頓有所悟,決定大會如期舉行。牧師使出渾身解數,對這位牧童全力進行灌頂,想不到這位牧童竟然睡著了。牧師非常難過,卻又不好意思叫醒牧童,結果他又等了整整一個下午。到了黃昏,牧童醒了,牧師就迫不及待地問牧童:“你為什麽睡著了,難道我講得不好嗎?”牧童回答說:“親愛的牧師先生,你講得好不好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當我在養羊的時候,絕對不會拿我最喜歡吃的漢堡給羊吃,而要拿給羊最想吃的牧草。”牧師經過一番思考,終於大徹大悟。

    過了不長的時間,這位牧師成了全美國最著名的牧師。

    有的人認為,這位牧師的布道大會失敗了,因為他在大多數人們不需要布道大會的時候舉辦了布道大會,並且對唯一的一位參加者講述了人家並不需要的內容;也有的人覺得,他的布道大會成功了,因為他明白了隻有從人們的需要出發對人們進行引導,才能把神學發揚光大。事實上,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牧師布道大會的失敗在於他忽視了人們的需要,牧師後來能夠成功則歸功於他重視了人們的需要。

    還是讓我們回到“說”的主題上來吧。人世間有很多道理是相通的,做事需要我們考慮別人的需求,說話、交流也必須要重視他人的需要。每個人從小學起就有這樣的經驗,寫作文,最怕的就是文不對題。“說”也是這樣,最忌諱“南轅北轍”。試想,如果你是個數學老師,你卻在課堂上大談曆史;麵對農民,你對航天科技滔滔不絕;領導因產品銷路不暢心情不好,你卻對本單位的管理問題大加分析。可能你講得很對,有時也很有道理、很有價值,但人家不需要。“對牛彈琴”的結果頂多不過是白費點力氣,可你的交流對象是人,有時還是掌握你命運的上司和領導,如果你真的這樣說了,後果可能就遠遠不是白費點嘴皮子那麽簡單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