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章(2/5)

作者:東籬字數:18048更新時間:2023-09-30 22:11:50

    這種逢年過節人皆撂倒的酒風,我是自小就反感的。我不喜歡人多,老是感到孤獨,每坐於我家堂屋那高高的石條石階上,看著遠遠的疙瘩寨子山頂的白雲,就止不住怦怦心跳,不知道那雲是什麽,從哪兒來到哪兒去。一隻很大的鷹在空中盤旋,這飛物是不是也同我一樣沒有一個比翼的同伴呢?我常常到村口的荷花塘去,看那藍瑩瑩的長有豔紅尾巴的蜻蜓無聲地站在荷葉上,我對這美麗的生靈充滿了愛欲,喜歡它那種可人

    的又悄沒聲息的樣子,用手把它捏住了,那藍翅就一陣打閃,可憐的掙紮,我立即就放了它,同時心中有一種說不出的茫然。

    這種秉性在我上學以後,愈是嚴重,我的學習成績是非常好的,老師和家長卻一直擔心我的“生活不活躍”。我很瘦,有一張稀飯灌得很大的肚子,黑細細的脖子似乎老承負不起那顆大腦袋,我讀書中的“小蘿卜頭”,老覺得那是我自己。後來,我愛上出走,背了背簍去山裏打柴、割草,為豬采糠,每一個陌生的山岔使我害怕又使我極大滿足。商州的山岔一處是一處新境,豐富和美麗令我無法形容,如何突然之間在崖壁上生出一朵山花,鮮豔奪目,我就坐下來久久看個不夠。偶爾空穀裏走過一位和我年齡差不多的甚至還小的女孩兒,那眼睛十分生亮,我總感覺那周身有一圈光暈,輕輕地在心裏叫人家是“姐姐!”盼望她能來拉我的手,撫我的頭發,然後長長久久地在這裏住下去,這天夜裏,十有八九我又會在夢裏遇見她的。

    當我讀完小學,告別了那牆壁上端畫滿許多山水、神鬼、人物的古廟教室。我以優異的成績考上初中後,便又開始了更孤獨更困頓更枯燥的生活。印象最深的是吃不飽,一下課就拿著比腦袋還大的瓷碗去排隊打飯。這期間,祖母和外祖母已經去世,沒有人再偏護我的過錯和死拗,村裏又死去了許多極熟識的人,班裏的幹部子弟且皆高傲,在衣著上、吃食上以及大大小小的文體之類的事情上,用一種鄙夷的目光視我。農家的孩子願意和我同行,但爬高上低魔王一樣瘋狂使我反感,且他們因我孱弱,打籃球從不給我傳球。拔河從不讓我入夥,而冬

    天的課間休息在陽光斜照的牆根下“搖鈴”取暖,我是每次少不了被作“鈴胡兒”的噩運。那時候,操場的一角呆坐著一個羞怯怯的見人走來又慌亂瞧一窩螞蟻運行的孩子,那就是我。我喜歡在河堤堰上抓一堆沙窩裏的落葉燃起篝火,那煙絲絲縷縷升起來可愛,那火活活騰起來可愛。

    不久,文化革命就開始。文化革命開始的同時,也便結束了我的文化學習。但也就在這千年,我第一次走出了秦嶺,擠在一輛篷布嚴實的黑暗的大卡車到了西安“串連”。那是冬日,我們插楔似地塞在車箱,周身麻木不知感覺,當我在黑龍口停車小解時,用手狠狠地拔出自己的腳來,腳卻很小了,還穿著一隻花鞋,使我大惑不解,驀地才明白拔出的不是我的腳,忙給旁邊那一位長得極俏的女孩兒笑笑,她,竟莫名其妙,她也是不知道她的腳曾被我撥動過。西安的城市好大,我驚得卻不知怎麽走?同伴三人,一人牽一人衣襟,腦袋就四方扭轉。最叫我興奮的是城裏人在下雨天撐有那麽多傘,全不是竹製的,油布的。一把細細的鐵棍,帆布有各種顏色。我多麽希望自己有那麽一把傘,曾癡癡地看著一個女子撐著傘從麵前過去,目送人家消失,而險些被一輛疾馳的自行車撞倒。在馬路口的人行道上,一個姑娘一直在看我,我覺得挺奇怪,回看她時,她目光並沒有避,還在定定看我。冬天的太陽照著她,她漂亮極了,耳朵下的那塊嫩白白的地方,茸茸可愛的鬢發中有一顆淡墨的痣,正如一隻小青蛙遇到了一條蟒蛇,蛇的眼睛可愛可怕,但卻一直看著蛇眼走近它。我站在了姑娘的麵前。“你從哪裏來?”

    她問。“山裏。”“山裏和城裏哪兒不一樣?”她又問。“城裏月亮大,山裏星星多,”我如實說了,還補充一句,“城裏茅坑(廁所)少。”她嘎嘎笑了一陣就起身跑了,我看見她在不遠的地方給她的朋友們講述我的笑話,但我心裏極度高興,這是第一個和我說話的城裏人,至今我還記得起她漂亮的笑容。

    串連歸來,武鬥就開始了。我又拎起那隻特大的每星期盛滿一次酸菜供我就飯的瓷罐回到村子裏。應該說,從此我是一個小勞力,一名公社的社員。離開了枯燥的課堂,沒有了神聖可畏的老師,但沒有書讀卻使我大受痛苦。我不停地在鄰村往日同學的家裏尋借那些沒頭沒尾的古書來讀,讀完了又以此去與別的人的書交換。書盡閑書,讀起來比課本更多滋味,那些天上地下的,狼蟲虎豹的,神鬼人物的,一到晚上就全活在腦子裏,一閉眼它就全來。這種看時發呆看後更發呆的情況,常要荒綴我的農業,老農們全不喜愛我作他們幫手,大聲叱罵,作賤。隊長分配我到婦女組裏去作活,讓那些三十五歲以上的所有人世的忌妒,氣量小,說是非,庸俗不堪諸多缺點集於一身的婆娘們來管製我,用唾沫星子淹我。我很傷心,默默地幹所分配的活,將心與身子皆弄得疲累不堪,一進門就倒柴捆似地倒在炕上,睡得如死了一樣沉。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