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十一章 論江湖(2/5)

作者:溫暖字數:21450更新時間:2023-09-30 22:26:49

    管理者還要有終身學習的習慣和決心。時代在進步,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不學習,意味著你會逐漸被時代、被市場淘汰,所以管理者要堅持學習,本著“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宗旨,為自己充電,彌補自身的不足,增強自己的才幹。

    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一點,管理者不可以是一個“霸王”,我行我素、獨斷專行的人,不適合做企業、做市場。

    對於當代職場人的壓力,史玉柱有著深刻體會,因為他就是一個常年與壓力和挑戰隨行的人。在他眼裏,人需要為自己做必要的減壓。辦法有很多,他提出的觀點往往是讓每個人從自身找原因,所謂“心病還需心藥醫”。比如,對自己要有客觀的評價,“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一個連自己都不了解的人,很難想象他會在工作中做到明智有度。

    諸葛亮曾言: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史玉柱讚同此觀點。他認為,人需要保持一種平和的狀態,排除外界幹擾,專心致誌做好自己該做的事。而且,人要善於搜集必要的資料。在網絡經濟時代,海量的信息都存在於互聯網上。因此,職場人要學會利用互聯網找到自己需要的資料,幫助自己實現目標。

    在史玉柱看來,如果一個人生活混亂無章,便難以保持清醒的頭腦。故而生活要有規律,要有條不紊,才能讓自己頭腦清醒。此外,職場人一定要成熟,不能對誰的話和承諾都信以為真。這不是讓大家多疑,而是強調客觀地把信任一分為二,這樣可以減少失望,減少由失望帶來的挫折感。挫折感減少了,人的壓力自然會隨之降低。

    有很多人麵對殘酷現實時,往往喜歡自欺欺人、掩耳盜鈴,一點也不客觀,缺乏直麵人生的勇氣和決心。史玉柱覺得,如果事實不可避免,職場人必須敢於承認,隻有這樣,才能想辦法去解決客觀存在的問題,才能適應客觀環境。環境是不以人的主觀意誌為轉移的,客觀看待環境,是一個職場人減壓的必要途徑。

    人做事情不但要有謀略,還要有勇氣,有勇有謀、智勇雙全才能做大事。因此,史玉柱認為職場人應該具有大無畏的精神,克服畏懼心理,自然就會有魄力。

    還有一點較為關鍵,職場人需勞逸結合、增強體質,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充沛的體力,這樣才能不被累倒或拖垮。

    史玉柱在用人方麵的經驗頗多,足以為企業管理者指點迷津。

    生意經

    在生意場上多年打拚,讓史玉柱感慨頗多,他也總結出許多短小精悍但卻耐人尋味的生意經,細細品讀,讓人獲益匪淺。

    有一句不符合自然規律的話叫“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這句話本不可能,但是作為一個商人,史玉柱卻從這句口號中覓得了經商箴言——魄力。他認為,一個人心裏的想法有多大,生意就能做多大。

    從他的創業經曆我們就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充滿野心的生意人。最初賺100萬元的時候,其他同事急著分錢,他卻告訴大家要把錢用在刀刃上,平時生活夠基本開銷即可,餘下的錢大多都投入了廣告費用,結果生意像滾雪球一般越做越大。如果他跟那些人一樣沒有做大事的野心和魄力,今天會有幾個人認識史玉柱?

    俗話說,創業難,守業更難。史玉柱的第一次失敗,就源於他雖然是個創業能手,卻沒能很好地守住這份基業。對此,他總結說,膽量是打下江山的基礎,而守住江山卻要靠智慧,不能光靠一股衝勁。然而,若想讓事業一代代延續下去,魄力和頭腦又都需退居次要位置,而要看家族和企業的人能不能形成一種良好的文化基礎和氛圍。按他自己的話說,靠的是“心”,也可以用一個“德”字來概括。

    人太過謹慎就什麽都做不了,若是太冒險又會馬失前蹄,關鍵是能不能把握好兩者之間的平衡和“度”。對此,史玉柱認為,經商是謹慎和冒險之間的權衡和對決,做生意靠時機,必須把握住時機,既不太過冒險,又不太過謹慎。這兩者之間的關係處理得如何,就要看生意人是否有水平了。

    史玉柱覺得經商的道理跟從政差不多,在事情上可以失敗,在精神上千萬不能垮。這就是他“寧可輸事,不可輸心”的論斷。

    中國人講究“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史玉柱告誡大家,往往就是朋友才容易給你造成巨大損失。因而,對所謂的朋友,也不可以百分百信任。

    同時,他還篤信“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古訓,認為天意而非人意造就了偉大的投機。也就是說,取得巨大勝利的投機,除了投資者本人的能力之外,外界環境的推波助瀾亦功不可沒,甚至占據主導地位,所以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其實,史玉柱的這些經驗都是中國自古有之的,隻不過經過他的親身驗證,再從他口中說出來,就更平添了一層可信度。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麵對生存競爭,人類貪婪的本性展露無遺。對財富不貪婪的人,做不了最成功的商人。但是,凡事都要有個節製,如果沒有節製,讓私欲和貪婪之心無限膨脹,就會一發不可收拾。故此史玉柱感慨道:貪婪會讓人失去防備之心。

    比如他在“巨人大廈崩塌”之前,就是因為貪多貪全,多點開花,分散投資,結果哪一方麵都不出色,耗費了人力物力,最終一無所獲;而且,最初他做廣告犯的也是這個毛病,大篇幅、大投資,轟轟烈烈,唯恐天下不知。可到頭來,他連消費者到底想要什麽都沒弄清楚。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