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重文輕武的後果,突然來襲的結果(1/3)

作者:智者飛龍字數:7526更新時間:2021-05-02 06:20:36

    此刻的種放也是笑著看了他一眼,然後也是很無奈,隻見他笑著開口說道:“哎,皇上對於我的懷疑我能理解,畢竟我長時間鎮守邊界又手握兵權,阻撓遼軍南下之路,如今這次我也是麵臨抉擇,如果這次我懼怕這些東西,我種放又怎麽可能成為區區男子漢,這次就算是遼軍陷害我,我也要誓死守住長安城阻止遼軍的侵略的野心。”

    這個時候所有將士瞬間被帶動起來,在他們看來自己的大帥能夠起到作用,這是對全軍將士最好的激勵,再加上自己如今國家的軍力雖然在長安主動出擊可能性比較小,但是成果卻比以前大的多,在曆史上的一句話叫做一將不成累死三軍,將軍的作用往往比一般士兵作用大的多。但是宋朝的將領種放也正是因為自己出身是文臣,所以皇帝對於猜忌沒有那麽重。所謂槍杆子裏出政權,誰掌握了軍隊,誰就擁有了控製政權的籌碼,古今中外皆然,從這一點出發,皇帝本人是必須要掌握軍隊的,不然皇帝就不是他當了,分分鍾成傀儡甚至滅族。

    矛盾的地方在於,整個國家的軍隊很多啊,且分布在邊疆重鎮,皇帝一個人怎麽統領?這就像官府一樣,皇帝當然想自己統禦萬民,可是做不到,那就隻能建立一個官僚製度,經過逐級官吏傳達,施行自己的意誌。

    軍隊也一樣,皇帝要想掌控全國軍隊,那就隻能建立一個軍隊係統,由元帥、各級將領往下推,最後到士兵。而造反,就是某個將領不聽皇帝的了,帶著底下人反抗皇帝。

    造反,其實就是這個製度的一個弊端,因為皇帝掌控軍隊是間接的,皇帝掌控將領,將領掌控士兵,皇帝是通過掌控將領然後再掌控士兵,士兵是不一定效忠皇帝的!

    士兵不一定效忠皇帝的原因很簡單,古代的士兵不少誌願兵,而是義務兵,他們不是自願來為皇帝拋頭顱灑熱血的,渴望建功立業的隻是少數,絕大部分是被抓壯丁拉來的,當兵是他們養家糊口的一個職業。

    皇帝又遠在京城,絕大部分士兵是沒見過皇帝的,而將領近在眼前,再加上軍事作戰所需的士兵服從將領(這是必須的,軍隊內部必須保證將領的權威,不然打仗的時候將是一盤散沙),皇帝對士兵的管控力自然比將領弱。

    這一點,皇帝也是看得到的,為了防止將領造反,他們相出了種種方法,總的來說就兩大類,一個是分離將領和士兵,使得“兵不識將,將不識兵”,另一個則是把握住糧餉。

    第一個方法很有操作難度,如果玩得不夠,將領跟士兵打成一片,等於沒玩;如果玩得過火了,比如統兵權與練兵權分離,這個將領練好的兵交給另一個將領去帶,將領跟士兵大眼瞪小眼,對皇權的威脅是小了,可同樣的,對於軍隊的戰鬥力大受影響,畢竟哪個士兵會甘願把命交給陌生的將領,打起仗來,心裏總是懷疑將領的指揮,而將領對士兵不熟悉,調度起來也很麻煩。

    運用這種方法的很多,比如虎符、監軍等等製度,都是為了防範造反。

    第二個方法就是奪取將領發糧餉的權力,糧餉這東西,都是來自於民間賦稅的,羊毛出在羊身上嘛,問題是這羊毛誰來割呢?是中央統一割好了發到士兵手上呢?還是將領自己隔了發?

    在中央強勢、財政充裕的時候,打死都不會把割羊毛的權力交給將領的,將領給士兵發糧餉,士兵感恩戴德,眼裏就隻剩下將領了,哪還有朝廷和皇帝?

    但在少數情況下,中央又不得不將適當的財權交給武將,讓將領就近征集糧餉無疑可以給朝廷省去大筆人工和運輸費用,軍隊獲得補給也更及時,打仗打得更有勁了,在財政不充裕的時候,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