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495.S1手機(1/4)

作者:老眼兒字數:9656更新時間:2019-11-01 22:52:39

    公共自行車,在國內還是新鮮東西,九成九的老百姓甚至都不知道這玩意兒的存在。但對於安迪他們來說,公共自行車並不算新鮮,最起碼他們是知道這種東西的存在的。

    “開發係統沒問題,BOSS你有什麽要求嗎?”

    一套公共自行車的係統,對於安迪的團隊來說,真的不算什麽太困難的工作。

    這樣一套係統,所需要的也無非幾個部件而已,用戶在站點鎖位刷卡,鎖具執行開鎖,即可取走車輛。還車時,用戶將自行車隨車鎖具插入橫梁或立柱電子防盜鎖,係統自動判斷讀取車輛芯片信息,計算借車時長、費用等,鎖定車輛,即完成還車。有的係統還車後須刷卡確認,這樣以來,連車輛芯片信息甚至都不需要了。除此之外,車鎖需要由係統來進行控製,自行車上還需要有GPS衛星定位功能。

    除此之外……似乎也不需要其他的功能了。

    在未來,還有直接用手機APP操作的係統,但是就目前而言,這套係統沒有也沒關係。

    可以說,技術方麵,公共自行車早就不存在任何困難了,畢竟國外早就有了這些東西。國內所缺少的,就是主動去吃第一口螃蟹的人。

    要知道,上一世,公共自行車真正出現在國內,要等到07年以後了,當時智能化運營管理的、真正具備一定實用價值的公共自行車係統開始進入華夏,先後在京城、杭城、江城等大城市先後開展試點,逐步向其他省會城市拓展,部分中小城市進行嚐試。

    在華夏,率先開始投放公共自行車的城市毫無疑問就是天子腳下的京城了,2007年8月開始運行。

    2008年奧運會期間為市民和遊客服務。

    當時報道稱,京城公共自行車的規模達到5萬輛,但在奧運會結束後,因多方麵原因,該係統停止運營。此後,京城的公共自行車係統建設模式曆經多次調整,慢慢恢複建設運營。基本以區為單位進行建設,由市政管委負責。而杭城是最早開展公共自行車試點的省會城市之一,08年3月,杭城就提出向法國巴黎學習,采取政府引導,企業運作的模式,在國內率先構建公共自行車交通係統,並將其納入城市公共交通體係之中,以解決公交出行“最後一公裏”問題,提高公交出行分擔率,緩解城市突出的交通“兩難”矛盾。

    09年,江城開始試點。由民營企業投資建設,政府給予財政及資源補貼。14年4月,江城公共自行車試點正式終止,由國有企業建設運營。14年12月,江城市政府投資,國有企業建設並運營。

    隨後,全國百餘大中小城市開展公共自行車試點。由於缺乏權威的統計機構進行確認,各城市的公共自行車數量難以有確切的數據。主要原因是相關方麵虛報公共自行車保有規模、虛報人均使用人次。

    根據招標采購公告和相關媒體報道,試點規模較大的有杭城、京城、三秦、江城、三晉、陪都等城市,但實際建設規模、車位車輛保有規模、日均實際使用人次等數據外界無從知曉,多為運營方或建設方一家之言。其中不少城市運行並不理想,有的甚至成為擺設。公共自行車廣受市民歡迎,但普遍存在運營費用高,相關方麵誇大騎行人次,缺乏對投資效益的評審論證監管等問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