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888.五世同堂?難!(2/4)

作者:老眼兒字數:9464更新時間:2019-12-27 22:31:33

    根據直接的觀察來寫作人體解剖學教科書這一工作由A.維薩裏完成。維薩裏先肄業於盧萬大學,後轉入巴黎大學。當時,這兩所大學講解剖時,仍是教授高坐椅上講課,助手和匠人在台下操作,而且一年內最多隻允許進行3或4次解剖。維薩裏不滿足這種狀況,曾夜間到野外去盜竊屍體來進行解剖。當時意大利的帕多瓦大學有歐洲最好的解剖教室。於是他到那裏任教。1543年,他將工作中積累起來的材料整理成書,公開發表。這本書就是《人體構造論》。此書指出加倫的錯誤達200多處,如5葉肝、兩塊下頜骨等。並指出加倫解剖學的依據是動物如猴等。維薩裏雖然也受到當時保守派的指責,但他的學生們發展了解剖學。

    總之,16世紀歐洲醫學擺脫了古代權威的束縛,開始獨立發展,其主要成就是人體解剖學的建立。這既表明一門古老的學科在新的水平上複活,又標誌著醫學新征途的開始。

    16世紀,尼德蘭發生革命,產生了獨立的資產階級國家荷蘭。17世紀,英國推翻了專製王權,建立資產階級的議會製度。新興資產階級為了發展工商業支持科學技術,提倡寬容,這些都有進步作用。在這個時期,體溫計和脈搏計出現,一同出現的,還有最早的新陳代謝研究。實驗、量度的應用,使生命科學開始步入科學軌道,其標誌是血液循環的發現。

    而且隨著實驗的興起,許多科學儀器也相繼出現,顯微鏡就是17世紀初出現的,顯微鏡把人們帶到一個新的認識水平。在這以後,科學家利用顯微鏡取得了一係列重要發現。

    進入18世紀後,歐洲各國已進入了資本主義確立時期。18世紀,美國獨立,法國發生革命,資產階級在西歐多數國家取得政權,並且向外擴張勢力,發展世界貿易。

    這個時期,病理解剖學的建立,叩診發明,臨床教學開始興起,預防醫學也取得不菲成就。

    至及19世紀,各主要歐洲國家繼英、法之後,先後爆發資產階級革命。資產階級革命和產業革命的進行,摧毀了封建勢力,促進了社會發展和生產關係的變革,使生產力大大提高。這對自然科學的發展起了促進作用。19世紀,自然科學和技術進步很大:物理學方麵,有能量守恒和轉化定律的提出,光學的進步,顯微鏡的進一步改良如複式接物鏡、無色鏡片、油浸裝置等。由於電學的進步,電熱器、電氣治療到後半葉相繼出現。

    化學方麵,有原子論、元素周期率的提出,和人工合成有機物的出現。德國人F.維勒於1828年合成尿素,打破了有機物與無機物之間的界限。

    生物學方麵,有細胞學說、進化論和遺傳定律的提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