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900.研究研究(2/4)

作者:老眼兒字數:9544更新時間:2020-01-12 03:09:40

    1945年,扶桑終於從*******的栓桔中解脫出來之後,電影藝術家們終於得以在自由的空氣中從事創作了。不過最初兩年並沒有出現什麽振聾發饋的驚世之作,藝術家們都在深刻地反思和小心地摸索。直到1947年山本薩夫、黑澤明、吉村公三郎等人導演了具有強烈反戰思想和表達人類和平願望的《戰爭與和平》、《無愧於我們的青春》、《安城家的舞會》等優秀作品,戰後扶桑影片的創作高潮也隨之到來了。

    在進入1950年代時,扶桑電影已開始步入最輝煌的時期,然而與此極不相稱的是,扶桑影片在國際上卻仍然默默無聞,這是由於扶桑的電影企業一直武斷地認為,外國人不喜歡扶桑電影的民族風格,無法接受那種節奏緩慢、構圖呆板、長時間表現一家人跪在榻榻咪上拉家常或穿著木屐揮刀廝殺的扶桑影片,因此扶桑電影幾乎沒有機會輸出國外或參加國際電影節。

    直到1951年,當大映公司勉強將黑澤明導演的《羅生門》送往意大利的威尼斯時,甚至沒有同時派一個人去參加電影節。孰料,這部製作精良、內涵豐富而頗具哲理性的影片在威尼斯電影節獲得了金獅大獎。《羅生門》的獲獎猶如一聲春雷,極大地震動和鼓舞了扶桑電影人。在此後短短的幾年裏,就有溝口健二的《西鶴一代女》、《雨月物語》,五所平之助的《煙囪林立時地方》,黑澤明的《活下去》、《七武士》,市川昆的《緬甸的豎琴》、稻垣浩的《不守法的阿鬆的一生》,新藤兼人的《裸島》等一係列影片接連在重大國際電影節上獲大獎或主要獎項。

    同時,小津安二郎的《麥秋》、《東京物語》,成懶巳喜男的《浮雲》,今井正的《濁流》、《暗無天日》,山本薩夫的《箱根風雲錄》、《板車之歌》,小林正樹的《作人的條件》等一批扶桑電影史上的重要作品相繼問世。也是在此期間,扶桑電影企業經過多年的競爭和淘汰,形成了由東寶、大映、鬆竹、東映和日活等幾家大公司對電影市場的壟斷。

    隨著50年代末扶桑經濟開始高速發展,社會環境也發生了很大變化,電視機的高度普及,各種亞文化層麵影響的擴大,好萊塢電影的強大攻勢,使扶桑電影從昔日的領地中節節敗退。盡管電影企業絞盡腦汁尋求各種對策,但仍無法遏製觀眾人數和影院數量的急劇下降,到70年代末,觀眾已從1958年的十二億人次降為一億五、六千萬人次,電影院從七千六百家減至二千三百家。不過,扶桑電影的藝術水平尚沒有發生太大的滑坡。60年代初,在意大利新現實主義、法國新浪潮和左岸派等新興電影流派的影響下,扶桑一批中青年導演也開始探索新的電影語言和風格樣式。

    1970年代以後此類影片明顯減少,占主流地位的是以傳統手法拍攝的揭露財界政界黑幕、抨擊社會醜惡現象的社會片和表現勞動者和普通民眾純潔感情和生活風貌的抒情片。由於電影業持續的不景氣,迫使電影企業采取壓縮製片費用、減少影片數量和縮減各類人員等措施,結果不但高成本大場麵的影片明顯減少,而且創作人員老化、新生力量難以為繼的狀況愈來愈突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