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918.侃山(2/4)

作者:老眼兒字數:9460更新時間:2020-02-01 04:21:52

    17世紀法國文學為君主專製製度服務的古典主義由醞釀、發展而走向全盛。30年代,法蘭西學士院的組織者夏普蘭接受了意大利學者研究古希臘羅馬文藝理論的成果,基本上提出了包括三一律在內的古典主義文藝理論體係,但由於絕對王權尚未確立,貴族沙龍文學得以盛行,代表作是奧諾萊·杜爾菲的田園體小說《阿絲特萊》。而後的17世紀末的古今之爭標誌著古典主義的沒落和啟蒙文學的開始。18世紀法國啟蒙運動中的百科全書派與文學有密切的關係,狄德羅、伏爾泰、盧梭等都曾經為百科全書撰寫條目。

    19世紀的浪漫主義文學,20世紀的現實主義文學,阿爾諾雖然是奢侈品帝王,但他的文學素養很高,說起來有條有理,侃侃而談,周方遠幾乎插不上話,隻能在旁邊含笑點頭。

    說完了文學,又說音樂。

    法國音樂的淵源可以追溯到最早居住在法國本土上的克爾特、高盧等部族的民間音樂。公元前58~前51年,羅馬人征服了高盧人,形成高盧-羅馬文化。紀元後最初幾百年,法蘭克人占領高盧,哥特人侵入法國西南部,勃艮第人侵入東南部,都帶來各自的文化。上述這些部族的音樂,成為法國音樂文化發展的基礎。

    關於法國民間音樂的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  9世紀的文獻。其中描述了古代的敘事樂、數字遊戲歌,以及笛、風袋管、撥浪鼓和號角等樂器的使用,當時音樂在人民生活和宗教儀式中占重要地位。

    法國民歌大部分都是單聲部的,多為獨唱曲,也有對唱曲。布列塔尼半島流行一種由兩個歌手輪流應答式的對唱,在每一段歌詞的末尾為重唱。多聲部歌曲主要流行在南方巴斯克和科西嘉地區。法國民歌的特點是注重歌詞的吟誦,有些古老的曲調是將言語音調初步加工成詠敘調。

    典型的節拍是拍,有時與拍、拍結合,也有的歌曲是拍領唱和拍疊歌連在一起。古老的民歌大都從主音到五度音的曲調進行開始。有些地區的舞蹈音樂已經成為流行各地的著名舞曲,如布列塔尼的加沃特舞曲,普羅旺斯的法朗多爾舞曲等。法國民間音樂的調式主要是大調、自然小調,古自然調式和交替調式也很普遍。

    說到了法國音樂,就不得不說說法國電影。

    法國是最早發明電影的國家之一。裏昂照相器材製造商A.盧米埃爾和盧米埃爾﹐L.兩兄弟﹐在前人研製的基礎上﹐於1894年製成了一種既可用於放映﹑又可用於拍片和衝洗底片的活動電影機﹐盧米埃爾用這種手搖的電影機拍攝了一些紀錄日常生活情景的短片《工廠的大門》﹑《嬰兒的午餐》﹑《火車到站》﹑《水澆園丁》等﹐於1895年12月28日在巴黎大咖啡館首次公映﹐獲得成功﹐這一天被公認是電影誕生的日子。

    二次大戰結束以後﹐由於好萊塢影片的競爭﹑國外市場的喪失﹐加上百代采取全麵清理的政策﹐關閉了他經營的製片﹑發行機構﹐賣掉了掌握法國主要影院網的百代交易公司和萬塞納膠片廠﹐使法國電影瀕於消亡的邊緣﹐影片產量大幅度下降﹐影片輸出幾乎等於零﹐為了重振法國電影﹐德呂克﹐L.發起組織電影俱樂部的運動﹐並以他為中心創立了一個包括杜拉克﹐G.﹑萊皮埃﹐M.﹑愛浦斯坦﹐J.﹑岡斯﹐A.等人的電影流派──印象派。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