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931.請客吃飯(1/4)

作者:老眼兒字數:9352更新時間:2020-07-08 07:06:51

    今天來接周方遠,是馬克主動發起的,他和小羅伯特·唐尼是好友,遂詢問對方。

    正好唐尼今天沒事兒幹,就跟著過來了,順便把克裏斯也拽了過來。

    汽車最後停在了一家牛排店門前,這是馬克經常來的一家店,據說味道相當的好。

    眾所周知,西方人和東方人不一樣,他們沒有在飯桌上談事兒和增進感情的習慣,西方社會更加習慣在酒會上或者趴體上拉近感情。在這裏,先簡單說一下這個餐桌文化。

    說起餐桌文化,就必須先談一談飲食文化,然後才能深入到民族文化。

    我國地域遼闊、物產豐富、民族眾多,但是總體是以漢文化為主的,而漢文化是源於農耕文化,所以我國的飲食是以穀物,也就是大米和小麥為主,肉類為輔的,日常主要以素食為主,隻有在節日或生活生平高時才會增加肉類等葷菜的進食量,飲料則以茶和酒水為主。而西方文化起源於畜牧文化,西方人的食物以肉類和乳類為主,輔助以植物,飲料主要是咖啡、牛奶和葡萄酒。

    國人吃飯喜歡全家人坐在一起,共享一席。

    筵席要用圓桌,這就從形式上造成了一種團結、禮貌、共趣的氣氛。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賞、品嚐的對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這種從遠古部族流傳下來的聚餐製充分體現了華夏人強調整體,弱化個體的文化特性,也符合傳統文化中“和”思想的理念。西方人吃飯則采取的分餐製,即便坐在一桌,也是每人麵前一套餐具,先將自己要用的食品分揀到自己的盤中,大家互不交叉,用餐時也不會相互交談,更不要說敬酒,勸菜這些了,這是西方人強調獨立、尊重個性的體現。

    在餐具方麵,差異就更甚明顯,眾所周知,華夏人包括亞洲一些黃種人的國家,使用的是筷子、湯匙,吃飯也用碗盛;而西方人呢,則是盤子盛食物,用刀叉即切即吃,喝湯則有專門的湯匙。筷子與刀叉作為東西方最具代表性的兩種餐具,筷子和刀叉影響了東西方不同的生活方式,代表著不同的兩種智慧。筷子代表著中庸、圓潤,刀叉則意味著直來直去,代表著西方的二元對立,非此即彼,

    西方人於飲食重科學,講求營養。在加工處理菜肴時,必須保持菜品原來的營養價值不流失,食用後能夠給人體提供必須的養分和能量,所以不會去過多的要求口味,隻是在顏色搭配、形狀處理上做一些小的加工。國人則不同,對於味道的追求達到了極致,為了實現味道的最佳,采用煎炸燉煮等各種烹飪手段,不惜犧牲餐品的營養價值。行是菜肴外在的體現,味是食物內在的東西,重內在而不刻意修飾外形,重口味而不過分展現菜肴的形,這是華夏飲食文化的重要體現,也是華夏文化內斂而不張揚的體現。

    西方人對於菜肴的功能定位是充饑,故而專吃大塊肉、整塊雞等“硬菜”,多是生、冷食物。而我國的菜肴是“吃味”的,必須經過精心的烹製才能享用,所以我國菜肴以熟、熱為主。這體現出西方人注重實際,東方人注重形式,西方人理性,東方人感性的特質。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