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2、一個外柔內剛的傳奇女子(1/4)

作者:小小蘇字數:10630更新時間:2023-10-08 17:35:35

    在國人的心目中,“江南”更接近於一個耳熟能詳的人文概念,而非尋常的地理概念。人們津津樂道的江南姑娘,往往樣貌清麗、溫婉似水。林徽因亦深得此風情之精髓,但她骨子裏的剛硬卻又與這溫婉之姿格格不入。或許正是這樣一個形神相悖、外柔內剛的奇女子,才配得上那波瀾壯闊的一生。

    林徽因骨子裏的剛強並非無跡可尋,正如不和美的夫妻生活造就了她童年夢魘一般的母親,母親何雪媛無休止的抱怨,也引發了林徽因對於封建女性生存現狀的思考。我們無從考證這是否是林徽因決心衝破封建桎梏,成為主宰自己命運的時代新女性的起點,但母親的悲劇所帶來的婚姻上的啟示,卻為林徽因在日後婚姻態度上的果決埋下了伏筆。群體意識的覺醒往往誕生於個體之間的差異,而在林徽因的成長過程中,她口中的“二娘”便是這樣一個存在。這個名為程桂林的上海女子的出現,令林徽因看到了婚姻的另一麵。

    程桂林讀過書,雖然無法與林家這等書香門第相比,但在那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年代已屬難得。更重要的是,程桂林不僅長得俊俏,而且性格溫柔,通情達理,與何雪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林長民早已厭倦了何雪媛的性格,再加上他隻有一個女兒,尚未完成傳宗接代的使命,很快,他決定娶程桂林為妾。

    林長民與何雪媛的結合本就是父母之命,或許他們之間從未有過真正的愛情。但即便有程桂林的出現,何雪媛依舊是林家的女主人。起初,何雪媛並沒有因此而產生危機感,畢竟在民國時期,似林長民這般地位的人納妾是再常見不過的事。但沒過多久,何雪媛還是發現了情況有些不妙。程桂林與林長民誌趣相投,程桂林雖不是什麽出口成章的才女,但溫婉好學,總是能幫林長民排憂解悶。林長民對程桂林那柔情似水的樣子,是何雪媛無緣得見的,她在家中似乎成了一個多餘的存在。

    程桂林先後為林長民生下了四兒一女,林長民對程桂林的喜愛溢於言表,他將自己與程桂林居住的屋子取名為“桂林一枝室”,同時也給自己取了個雅號——“桂林一枝室主”。前院每日都充滿了歡聲笑語,而何雪媛和林徽因則搬到了後院。麵對丈夫的冷落,何雪媛充滿怨恨,卻又無可奈何,她所擁有的就隻剩下這唯一的女兒。

    林徽因對程桂林這個“二娘”並不反感,兩人的關係頗為融洽。平日裏,林徽因會來到前院玩耍,而程桂林也待其如自己的骨肉一般親切。林長民時常不在家,林徽因會幫助二娘照顧那幾個與她同父異母的弟弟妹妹,不到十歲的她仿佛有一種與年齡不相稱的成熟。然而,當林徽因開開心心地回到後院時,卻經常會遭到母親的責罵。長期的壓抑令何雪媛變得愈發暴戾,她時常會將怒氣發泄到林徽因身上。何雪媛不希望自己的女兒與她所嫉妒的程桂林有過多的交集,她怨,她恨,她害怕連自己的女兒也要離她而去。這種幾近病態的占有壓得林徽因喘不過氣來!正如她在《繡繡》中所寫的那樣:明明父母雙全的孩子,卻那樣零仃孤苦,使她比失卻怙恃更煢孑無所依附。

    兩種截然不同的婚姻狀態在林徽因的眼中交替上演,正如新舊交替的清末民初社會觀念之間集體碰撞,婚姻之於女性究竟意味著什麽?這種原生家庭所帶來的沉重思考以及女性群體意識覺醒早早便在林徽因的生命中留下了痕跡。盡管夫妻生活並不和美,但林長民對自己的女兒卻不曾有任何虧待。林徽因自小便聰明懂事,很討父親的喜歡,林長民自然希望將女兒培養成博學多識的才女。在外治學時,林長民時常會給林徽因寄送家書,文字建立起了父女倆溝通的橋梁。雖然相處的時間不多,但林徽因自小便對父親懷有極深的崇敬之情。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