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章 年輕有為 二(1/2)

作者:牛瑩字數:3154更新時間:2023-10-08 19:19:57

    早在漢代的廣西就已經有了織錦技藝,但真正能夠稱為“錦”的紡織品,出現在宋代。這一時期,壯族的紡織業進一步發展。

    除普通的布帛以外,還出現了絲、麻、絲棉交織的錦。到了明代,壯錦工藝越發精湛,明代萬曆年間,織有龍、鳳等花紋圖案的壯錦已成為朝廷貢品。

    明清時期,壯錦發展到用多種色彩的絨線編織,使壯錦呈現出絢麗色彩,雖仍為皇室貢品,但平民百姓也可以使用。

    “龍鳳”紋是傳統的廣西壯錦圖案。龍是壯族崇敬的圖騰物,可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龍紋與壯族先人“紋身以狀蛟龍”之俗有關。鳳是鳥圖騰的升華形象,是最能賜福於人的神鳥。

    壯錦中使用鳳紋最為普遍,常織於婚嫁被麵或背帶芯上,希望能消災祛難,繁衍生息,有“十件壯錦九件鳳,活似鳳從錦中出”之說。

    而從這張錦的尺寸上來看,她推測這片壯錦很有可能是組成婚嫁錦被的其中一片,還沒來得及跟其它的錦片縫合成一整張被麵,就匆匆陪葬到女主人的墓裏。

    每一件出土的文物都有自己的故事,有些被銘刻在墓碑上,有些則消失在古墓的微塵裏。

    這張壯錦出土時墓主人的碑上並未對她的生平有隻言片語的記載,或許是當時突發了重大的變故,才導致這片錦被以這樣的形式下葬。

    在整理的過程中,一個針腳,一根線頭,張雅楠都會仔細分辨,如同一個偵探穿越百年迷霧,對事件的證物進行推理還原。

    每次接到修補任務,在文物本身留下的信息不足以破案的情況下,她會查閱大量的資料去驗證自己的觀點和想法。

    然而張雅楠也知道,曆史沒有真相,她能做的,也隻是憑借自己的曆史知識,去推測物品所在的那個朝代,人們所發生的各種悲歡離合。但正是這種無法確定的真相,才讓她對這份工作產生源源不斷的興趣和探索的動力。

    當一件文物真正進入修複期,對張雅楠這樣的修複師來說,用的最多的還是手工針線縫的“笨辦法”,即便如今的電子科技發展到了可以虛擬還原實物,但在實際的修複方麵,至今還沒有機器可以替代手工修複。

    麵對這一堆珍貴的“亂麻”,張雅楠要一根一根的把上麵的線理直,為它慢慢整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