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0069 大曲《萬象》(3/3)

作者:衣冠正倫字數:6906更新時間:2019-12-02 00:23:34

    李潼心知自己機會不多,把住一個機會便一定要利用到極致。

    眼下雖然距離武周革命的天授元年還有一年多的時間,但宮牆之外虎視眈眈的丘神勣不會給他太多的時間,類似機會未必還能有,如果不想徹底淪為板上魚肉,他就一定要在這次明堂大酺上贏取到足夠的轉機。

    主要問題已經確立,剩下就是落實的問題。

    在這麽短時間內編製一部大曲,同時還要兼具這麽多的內容,達成李潼想要的那種作用,對於久浸聲樂的時人都是艱巨任務,考慮到他半吊子水平,更是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但在確定這一思路之後,李潼便不再考慮成敗與否,唯一需要做的,隻是試一試。

    《萬象》曲目擬定之後,李潼便將任務拆分開來,分作曲、舞、聲、辭、器物等不同的任務小組,並由不同的專業人士去領銜完成。

    曲韻是一部大曲的根本,李潼就算再怎麽自負,也知自己不可能完成。眼下的他,雖然對於聲韻、宮商之類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但也止於欣賞,發揮無能。

    所以采曲匯編的任務,李潼還是交代給專業人士如太樂丞白芬之類,規定這些樂官每天必須編擬、截取五到十段樂曲內容,並教授音聲人演奏,由他試聽選取。

    舞的方麵,李潼確定了一個基本的思路,那就是大膽采用威亞舞呈現出敦煌飛天的舞台效果。此前不用是沒有必要冒險,可是現在他要把住一個機會,攫取最大收益,又何必再有這些顧忌。

    其實關於舞樂的搭配,李潼也有一個比較確定的參考意象,那就是白居易《霓裳羽衣舞歌》。雖然他腦海中,《萬象》大曲的內容要遠比《霓裳》曲更加豐富,但當中的一些舞樂節奏並表現形式,仍然大有可借鑒之處。

    聲的方麵,李潼不打算采用時下較為流行的伶人獨唱或齊唱,而是氣勢更加宏大的多重合唱。

    眼下曲未成,辭難著,音聲人們無從練習,但多重合唱卻是一種新的藝術表現形式。所以李潼便吩咐先直接拿來《投壺樂》《神仙留客》等唱辭豐富且婉轉的燕樂舊辭,讓伶人們先熟悉一下多重唱法中的層次感與氛圍烘托。

    辭組自然由李潼自己領銜,這也是他最大優勢,並且將之作為自己在整部大曲中存在感最強烈的一個環節。

    當然不用多想,既然是由李潼自己親自作辭,自然也需要保留他的最大特色,那就是脫曲寫作。先把辭寫出來,如果曲調不配那就改,改不好那就換。諸音協我,而非我協諸音。

    畢竟曲樂方麵,周圍這麽多的人才,可以集思廣議。但是在文抄方麵,李潼雖有華篇無數,但卻隻有一個腦子,實在不好遷就。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61794/492777870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