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024 宗子慚情,朕難辭咎(3/4)

作者:衣冠正倫字數:9658更新時間:2022-03-22 23:04:40

    但相對而言,臨淄王這裏則就有著一些問題。比如張說借書時,明明邸中便有,他卻吩咐家人留下不給。

    如果說這件事還可以解釋作是他對那幾本書喜愛有加,不肯割愛,那麽在張說入邸前,李敬一恰在邸中,又從側門匆匆離開,這件事又該做如何解釋?

    李敬一也是倒黴,受此無妄之災,同樣被傳喚到刑司去一通盤問。

    對李隆基來說,他最大的問題並不是與張說在邸中見麵,而是暗中操作妹子入選和親一事。無論是暗示門生操縱坊間的輿情議論,還是同李敬一會麵碰頭討論如何在朝中進行推動。

    李敬一雖然勢位不在,登門拜訪臨淄王不算什麽犯忌之事,但兩人所談論的話題,難免有涉朝中的人事關係,一旦全都交代出來,難免又會勾引出朝中朋黨派係的糾紛爭論。

    因為需要有所隱瞞,案情交代就一定就會模糊不清,不如張說那樣清晰直白。

    因此李隆基心中也是叫苦不迭,原本在朝堂上震驚失措之後,隨著心情逐漸平複下來,他便猜測這一場風波極有可能是朝向張說:有人不希望張說順利的進入政事堂拜相,所以主動的將此事向禦史台進行檢舉揭發。

    但是很不巧正遇上他在盤算諸計的時候,從這個思路而言,他是深受張說的連累,這哪裏是一個值得結交的好朋友,分明就是一個災星啊!

    現在張說坦坦蕩蕩的將事情交代出來,可是他卻有些說不明白,於是也隻能避重就輕的略作交代,盡量掩蓋下與李敬一所商討的朝中人事問題。至於能不能應付過去,那也隻能聽天由命了。

    聖人移駕在即,自然不會專就此事過多的糾纏,大朝會結束後的第三天,案事審理的結果便呈交上來,在延英殿召集幾名重臣商討對涉事幾人的懲罰。李隆基、張說並李敬一等涉事者俱在殿外,不無焦灼的等待著最終宣判結果。

    李潼在殿中翻閱過案情總結後,便就案轉給在座幾名重臣傳閱起來,他略作沉吟後便開口道:“去將張說召入。”

    不多久,張說便趨行入殿,臉色尚有幾分憔悴,但精神尚好,入殿後便口呼罪臣作拜。

    李潼垂眼望著張說,心中也頗有感慨。張說為人靈活練達,這是他的一個優點,若換了別的台臣大員,未必肯如此配合行事。李潼也是希望張說能夠借由此事增長幾分謹慎自防,未來真正入朝拜相後能夠避免再栽在同一個坑裏。

    君臣之間並無對話,不久後幾員重臣傳閱完畢,也將自己看法寫在紙條上傳交回來,李潼在看過之後,才又垂眼望向張說道:“台省所在俱機要衙司,凡所在事尤需謹慎自警。此番訪問雖然無涉大惡,但也確是有幹防禁,奪秩兩階、罰俸一年,出任靈州司馬,張道濟有無異議?”

    “臣不敢有持異議,多謝聖恩包庇、不廢拙臣!”

    張說聞言後連忙叩首謝恩,雖然說這麽做他是得了聖人的暗示,但事後將會受何發落,君臣間自然不可能討價還價,所以心裏也是不無忐忑。眼下得知一個結果,心裏雖然也是略感失落,但總算鬆了一口氣。

    原本身為禮部大員,又剛剛主持過科舉選禮,距離政事堂已經是一步之遙,結果一轉頭便被發配邊州上佐,說不失落那是假的。

    但與此同時,張說心裏也是暗暗慶幸,心知聖人對他是寵眷有增。

    眼下北征在即,靈州則位於朔方,無論是征戰過程中的後勤助軍,還是大戰結束後對突厥餘眾的處斷安置,靈州司馬這個官職都甚有發揮,隻要在任職事做得出色,履曆上自然是濃厚的一筆,兩三年內歸朝不是幻想,甚至極有可能一舉拜相!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