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6章 我國大學競爭的實踐和高教市場的性質(1/5)

作者:安心字數:14042更新時間:2023-10-15 16:38:24

    一、我國大學競爭的實踐

    一般而言,競爭有時指的是抽象的競爭規律,有時又是指具體的競爭行為。前者指優勝劣汰規律,後者則是指在商品經濟條件下,市場主體為取得有利的產銷條件和生存環境以及實現良好的經濟效益而進行的以抑製和排斥競爭對手為條件的積極性生產經營行為。應該說,“經濟學意義上的競爭,在我國理論界至今尚無一致的看法”。至於大學競爭,盡管在實踐中已有許多運作方式,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經驗,但上升到理論的高度上也可謂“摸著石頭過河”,“在探索中前進”,並無成型的理論和學派。從發展的進程來看,高等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往往滯後於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甚至滯後於基礎教育的改革。

    中國的市場化改革是沒有先例的,也沒有現成的理論作指導,這是中國學者遇到的前所未有的挑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助國外一些大學競爭的經驗,可以為我們認識和解決大學競爭問題提供新思路和新視角。

    大學競爭理論研究與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存在著不可分割的天然聯係,如同我國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在50多年間走過的崎嶇坎坷的道路一樣,我國大學競爭的實踐和理論研究在這50多年中也是步履維艱,在艱難和曲折中前進。大學競爭理論作為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分支理論,也有著同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大致相同的研究發展軌跡,完全可以置於其背景中研究。換言之,對我國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實踐和理論的發展軌跡所做的曆史回顧,實際上也可以理解為是對大學競爭的實踐和理論研究發展路徑的回顧與總結。

    人類社會各個領域雖然都存在著競爭,但經濟競爭卻始終是競爭的主線。任何領域的競爭,溯其終極原因,大多都可以歸結為經濟競爭,或與經濟競爭有關,大學競爭也概莫能外。理論和實踐是互動的,借鑒國外成功經驗和運用現代經濟競爭理論,勢必會為我國大學競爭理論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成為其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而適合我國的大學競爭理論隻有建立在探討中國大學競爭問題基礎之上才有望真正出現,大學競爭論不僅在這個大背景下可以獲得特別的意義,而且從中可以勾勒出大學競爭演變和發展的基本輪廓。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50多年間,我國大學競爭的實踐並不平坦。大體說來,可以把大學競爭實踐和理論發展劃分為五個階段。

    1.蘇聯範式階段。從新中國成立到1966年5月,這個時期我國的政治、經濟、教育等方麵采用了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模式,反映到高等教育體製上,就是全麵接受“蘇聯範式”。這種教育理論的弊端,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麵。

    第一,它隻關注研究社會主義教育的本質,忽視了對教育運行方式和改革與教育發展的研究。

    第二,在經濟上,由於把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經濟分析和設想的經典學說作為惟一的理論來源,否認社會主義經濟是市場經濟,排斥與市場經濟相關聯的經濟範疇、經濟機製和經濟規律。認為社會主義經濟隻能是計劃經濟,市場經濟是與資本主義私有製相聯係的範疇。在公有製條件下,“生產資料的全國性的集中將成為自由平等的生產者的聯合體所構成的社會的全國性基礎,這些生產者將按照共同的合理的計劃,自覺的從事社會勞動”。

    列寧認為,社會主義經濟中不存在商品、商品生產,不存在競爭,“競爭是資本主義社會所固有的一種特殊形式的競賽,是各個生產者爭奪麵包、爭奪市場上的勢力和地位的鬥爭”。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