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3章 大學競爭的文化、輿論環境(1/3)

作者:安心字數:6684更新時間:2023-10-15 16:38:24

    一、大學競爭的文化環境

    (一)文化環境的構成

    文化作為一種社會係統,就其整個結構來看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器物、製度和觀念。其中,器物是指人們為滿足生存和發展的需要而創造的各種工具以及人們衣食住行和娛樂消遣所需的物件用品;製度主要指社會群體、特定社區和整個社會為了有效地進行生產、生活和求知活動而建立的要求全體成員共同遵守並按一定原則和機製運行的管理規程體係,如機構設置、社會製度等;觀念主要包括文學、哲學、科學、宗教、法律等知識,藝術、經驗、技巧、技術等智能,生活方式、倫理道德、風格習慣等行為規範,以及製約行為規範的有關評價和鑒定真假、善惡、美醜等問題的基本原則和標準等價值觀念。在文化係統的整體結構中,器物文化處於外層,製度文化居於中層,觀念文化位於內層。它們在文化整體中所處的地位反映了各自在文化進程中的作用。這三個層次,實際上分別屬於物質、組織、精神三種文化形態。它們在整個文化係統中,相應地起著基礎、載體、主導作用。就大學教育而言,文化的這三種形態彼此相關,互為一體,從而構成維係大學存在、競爭、發展的文化環境。

    (二)文化環境與大學競爭

    文化作為大學發展的一種社會環境,它對大學競爭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物質文化的基礎作用、組織文化的載體作用、精神文化的主導作用三個方麵。

    1.物質文化環境的基礎作用。

    物質文化主要是以工具、器物、物品等形式反映出來的一種文化形態。它不是現成的自然物體,而是人類為了進行生產和求知活動的需要,利用對自然物體屬性和運動規律的已有認識成果而創造出來的人工產品。因此,可以認為,器物是教育所傳播知識的物化。作為教育係統的子係統,大學所傳承的“高深學問”,通常以物化形態凝結和保存於器物之中,從而使器物成為大學發展的物質基礎。此外,大學所傳承的“高深學問”一旦完成物化的過程,即以器物形式出現,反過來成為大學深化發展與擴展的物質手段。如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等一方麵為大學教育提供必要的物質條件和設施,另一方麵不斷地改變和更新大學教育內容、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從而促進大學的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

    2.組織文化的載體作用。

    組織文化是以各種形式的製度為特定載體的一種文化形態。眾所周知,製度作為社會要求其全體成員共同遵守並按一定機製運行的組織管理規程,它是人類文化的凝結,是社會發展形態的重要構成要素。因此,社會製度對大學發展的載體作用,不僅表現為它製約著大學發展的方向,而且表現為它影響大學發展的規模和速度,影響大學競爭的內容、方式等。

    人類社會進步的曆史證明,教育總是在一定的社會製度氛圍中發展的。先進、民主的社會製度能夠推動教育迅速發展,而落後、專製的社會製度則阻礙教育的進步,最終必然成為教育發展的桎梏。大學因其擔負發展知識、培養人才、服務社會的職責,因而世界各國都在不同程度上對其管理體製以及與之相關的經濟、政治體製進行調整和改革,力圖通過規劃、政策、法規和投資等手段來加強對大學的調節和控製,以達到影響大學的規模和發展速度,提高大學效能和提升大學競爭力的目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