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6章 大學競爭:由數量型走向質量型

作者:安心字數:2304更新時間:2023-10-15 16:38:24
自20世紀60年代“人力資本”對經濟發展的巨大貢獻被揭示以來,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紛紛被世界各國作為重點優先發展的強國之策。就中國而言,21世紀初,中國經濟增長模式由同時依賴勞動力數量和質量型轉向主要依靠勞動力質量型。質量而不是數量已成為勞動力貢獻於經濟增長的主要方式。 有研究認為,GDP翻兩番對人力資源開發與教育發展提出了巨大的需求。分析2001—2020年中國經濟增長的來源可以發現,中國經濟增長模式正在經曆一個重大轉折——勞動力質量型。1978—1995年,勞動力數量增長對於經濟增長的貢獻略低於勞動力質量提高的貢獻。但是到20世紀末,這種情況發生重大轉變,人力資本繼續保持較高增長率,而勞動力數量增長率顯著下降,由1978—1995年的2.4%急劇下降到1.0%。而且,在未來20年,勞動力增長率還將繼續下降。相比之下,人力資本增長率雖有所下降,但是依舊保持較高的增長率;並且成為勞動力貢獻於經濟增長的主要方式。經濟增長的這種模式轉變,對人力資本積累提出了巨大需求。 人力資源的積累主要通過提高勞動力質量的方式直接作用於經濟增長。而經濟增長也對教育和人力資源開發提出嚴峻的挑戰,即如何提供足夠數量和質量的有效人力資本,以支撐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這是教育和人力資源開發要解決的曆史性課題。人力資源開發是一個長期的、持續的、積累的曆史過程,中國人力資源開發與經濟發展已經進入良性的互動軌道。如果中國不能把握這一重大戰略機遇期進行人力資源的全麵開發,人力資本積累和經濟發展的曆史進程就會延緩乃至中斷,而曆史進程的延緩乃至中斷造成的曆史危害將是災難性的。 20世紀90年代,比爾·蓋茨的微軟公司的巨大成功,標誌著知識經濟的到來,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知識經濟加劇了高質量人才的競爭,一個擁有持續創新能力和高素質人力資源的國家,將具備發展知識經濟的巨大潛力。而一個缺少雄厚科學儲備和創新能力的國家,不僅將失去國際市場競爭力和國內市場競爭優勢,還將失去知識經濟帶來的機遇。同時,政府對高等教育財政投人嚴重不足的巨大壓力和個人付出高昂教育成本的趨利性都要求國家或個人要選擇最有效率、最能使投資成本獲得最大增值的大學。那些質量低、效益差的大學在競爭中將無人問津,最終逃脫不了被淘汰的命運。 綜上可見,無論是人力資源開發的迫切性,還是經濟、科技發展的催化作用,抑或是社會和個人對高質量大學的自然選擇,其焦點都無一例外地集中於其策源地——大學教育上。如果說,在高等教育發展水平較低階段,人才數量尚有一定競爭優勢的話,那麽在高等教育日趨大眾化、普及化的趨勢下,在國際人才交流日趨自由、開放的前提下,大學教育的質量將是大學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的根本。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