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5章 大學競爭的質量論

作者:安心字數:1864更新時間:2023-10-15 16:38:24
質量是大學教育的“生命”和“靈魂”。廣義上說,自大學誕生之時,質量問題便凸顯出來,它既是大學安身立命的基礎,也是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和議論的焦點,更是大學競爭的首選目標。緣此,大學教育質量這一古老的課題,自80年代以來就已成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中最受關注的熱點和難點問題之一,甚至“21世紀被視為質量的年代”。在我國,伴隨著WTO的加人和經濟體製增長方式的兩個根本性轉變,以及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如何保持和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問題日益突出,尤其以實施“211工程”和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為契機,標誌著我國高等教育的進一步改革必須以“提高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並視提高質量為高等學校今後各項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難中之難,急中之急”。 國際上對高等教育質量的關注,已經從60~70年代對受教育機會的研究轉向80~90年代更多地對自身意義的研究、績效指標研究;並且從單純的教育評價研究轉向包括評價在內的高等教育全麵質量管理研究;從高等教育全麵質量管理研究轉向注重質量保證的機製研究。由於世界範圍內高等教育競爭日趨激烈,大學質量競爭也逐步向縱深發展,大學質量競爭正悄然演變為質量保證的競爭。源於西方發達國家的高等教育質量保證,在國際上主要始自80年代中期,並以1991年成立的“國際高等教育質量保證的聯絡網”及在此前後的一係列國際會議,以及90年代、21世紀初出版的一批著作和論文為標誌。總體而言,國際上關於高等教育質量保證的經驗可謂林林總總,斑斑斕斕,但仍無成形的體係可資借鑒。 我國對高等教育評價和高等教育管理研究雖已進行多年,如1990年國家教委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評估暫行規定》和一批專著的相繼麵世,但對有關高等教育質量保證問題的研究僅有零星涉及,較為全麵係統地對高等教育質量保證進行研究,並建構一個體係則鮮見論及。 鑒於此,論者認為,大學質量競爭的核心由單純質量高下的直接比拚,已轉化為質量保證體係之爭,因為在這種直接比拚的背後,深層次的較量,實質上當屬質量生成與提高的有關保證機製和保證體係的競爭。正是基於這種認識和思考,本書質量論擬通過對高等教育質量保證的有關問題的討論,以期為大學質量競爭提供一個新的視野和途徑。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