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9章 大學教育質量管理觀念和方式比較(1/4)

作者:安心字數:9544更新時間:2023-10-15 16:38:25

    從19世紀末或20世紀初到現在,質量管理隨著管理科學和技術科學的發展,已經演變為一門由現代管理技術武裝起來的綜合性獨立學科。特別是自20世紀80年代中葉以來,質量管理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其中最重要的標誌之一,就是“質量保證”這一新概念的出現,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不隻是字麵的差異,它反映了人們對質量問題認識的深化和質量管理科學的進步。

    建立質量保證體係,實行質量保證,是當今國外高等教育質量管理中最為前沿的研究課題。它源於工商界對產品的質量保證,20世紀80年代中期逐漸被引入高等教育領域。雖然稱謂不盡一致,在美國叫“質量保證”,在英國叫“產品保證”,在日本叫“品質保證”,在香港稱“質素保證”,但內容和實質都是一樣的。即通過質量保證,把教育者和教育的服務對象(或消費者)聯係起來,建立一種信任關係,使消費者對教育者所提供的教育服務質量感到確有可靠保證;教育者則可以通過質量保證贏得國內外的教育“消費者”,使學校獲得最大的發展。

    與傳統的教育質量管理相比較,基於全麵教育質量管理之上的教育質量保證的主要特點是:

    (1)把過去的以事後檢查和把關為主的管理方式轉變為以預防為主的管理方式,即從管結果轉變為管因素和強調製度創新;

    (2)從過去的就事論事、分散管理,轉變為以係統的觀點為指導進行全麵的綜合治理;

    (3)突出以質量為中心,圍繞質量來開展高校的工作,或者從教育質量保證的層麵,重新審視和設計學校的工作;

    (4)由單純符合標準轉變為滿足教育服務對象的需要;

    (5)強調不斷改進過程控製,從而不斷提高教育質量,進而達到保證學生質量的目的;

    (6)注重管理的全麵性、全過程性和全員參加。

    質量保證注重教學過程的設計與控製體係,它不是要取代以往的教育、教學管理,而是在其基礎上對有關質量管理的合理性、有效性進行檢查、監控。兩者之間既有聯係,甚至相融或統一的一麵,又有區別,不能將兩者混淆。

    基於上述認識,筆者擬通過對傳統教育質量管理和現代教育質量保證的觀念進行一番比較。

    傳統教育質量管理和現代教育質量保證除了具有前述的特點之外,還具有如下不同之處。如傳統質量管理較多強調學校之間的平等,削弱了學校保證教育質量的責任和競爭意識;政府通過經常的外部檢查對學校進行直接管理;改進培養過程僅涉及管理小組,學生較多地處於被動服從、接受的地位。現代質量保證著重於以預防問題為中心,強調全員性的管理,視質量為校園文化的一部分(即倡導質量文化);建立以保證質量為主線的高校發展戰略:將質量保證提升到戰略管理的高度,從而體現全局性和全過程性的管理特點;強調學校的差異和競爭力,增強學校的責任感,利用憂患意識激勵學校成員,讓廣大師生員工知曉學校的機遇和挑戰,力主學校不斷地自我改進,從環境變化和學校實際出發,謀求教育質量保證的方略,做到處優不驕,未雨綢繆,避免盲目性和短期行為,盡量滿足國家、社會和教育服務對象的質量要求。第五節高等教育質量保證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