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37章 人力資源之爭(2/3)

作者:安心字數:9128更新時間:2023-10-15 16:38:25

    美國西部大開發過程中高等教育發展與人力資源開發機製,成為美國西部乃至全國經濟起飛的發動機,是美國新經濟的雛形。30年代開始於斯坦福大學及周圍地區的科技研究與開發活動,引發了60年代在美國掀起的高技術革命浪潮,使得加州聖何塞市的聖克拉拉縣成為舉世矚目的焦點——矽穀。1957年斯坦福大學副校長戴曼倡議將斯坦福大學大片空閑地劃出建立工業園區,他的兩個學生惠勒和派克在其鼓勵與支持下,在園區內創辦了惠普公司,標誌著矽穀的誕生,此後ⅢM、蘋果、英特爾等公司相繼落戶。矽穀從60年代半導體產業起家,70年代開發電腦,80年代發展軟件業,90年代發展網絡產業,現在矽穀每年創造的產值高達5000億美元。“矽穀”高科技園區的興起作為科學研究和工業創造的孵化器,為加州乃至整個美國經濟都起到了實實在在的推動作用。此後,美國各地相繼建立了十幾個類似的園區。如西雅圖利用設在該市的華盛頓大學和貝特爾研究所建立了研究與開發生命科學的基地;波士頓利用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等高校優勢,在市郊開發了128號公路科學園區,建立了東部計算機工業中心。高科技術產業的發展帶動了金融服務業、房地產業、建築業及零售業的繁榮,使得西部一些城市由農業城市變成了蓬勃發展的工業城市。

    在矽穀約7500平方公裏的狹小地區內擁有大批高校,比較有名的就達48所。有公立全美第一名的加州伯克利大學和與哈佛大學齊名的私立大學斯坦福大學,僅此兩所大學每年培養的優秀科技人才超過1萬名,大都源源不斷地輸送給矽穀,再加上其他40多所院校培養的更多不同層次的人才,使矽穀在人才需求方麵有充足的源泉。在整個矽穀地區,大學與企業乃至整個社會融為一體,除產學研合作外,所有教育資源包括師資均向社會開放;同時企業十分注重職工的繼續教育,97%的企業為職工製定培訓計劃,並選送大批職工接受正規的學曆繼續教育。除利用高等教育培養自身人才和直接參與研究與開發外,矽穀尤其注重吸引外來人才。美國曾在1952年和1965年兩次修改《移民法》,實行自由移民政策,這一政策為矽穀在美國生產力布局和經濟活動重心西移,從而對高層次高質量技術人才、管理人才需求日益高漲之時吸引了國內人才,而且網絡了大量亞洲精英。矽穀除依靠自由的移民政策、良好的科研環境、優厚的收入吸收人才外,最令外來精英看重的是其完善的風險投資機製,在矽穀的沙丘路,形成了風險投資公司一條街,凡是有創意、有發明的人都願意到這裏尋求資金支持,這裏是投資家、創業者聚集的地方。據美國《新聞周刊》報道,1999年印度人和華人在矽穀創建了29%的新網絡企業,這些企業為矽穀創造了6萬個新就業機會。

    2.德國巴伐利亞的經濟騰飛和教育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巴伐利亞州首府慕尼黑市建築的一半以上被炸為廢墟,巴伐利亞州境內本來就不發達的工業幾乎被摧毀殆盡。其工業資源非常缺乏,並且地理位置對其發展極為不利,夾在由最南端的阿爾卑斯山脈和與東歐前社會主義陣營國家接壤的775公裏長的邊界構成的死角裏,沒有直接的出海口,交通十分不便。此外20世紀50年代成立的歐洲鋼煤聯盟決定,經濟發展的重點是歐洲的西北部,即萊茵河兩岸流域的重鎮,如比利時的安特衛普,荷蘭的鹿特丹以及聯邦德國的魯爾區,這對巴伐利亞州的經濟發展形成了政策障礙。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