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百一十章:凝神(1/2)

作者:微風小說網字數:4902更新時間:2019-12-17 22:01:32

    

    天歌說:“說的這些道理我都明白,可是有一點我就不明白了……”

    也不知道,到底要不要講,這太子殿下一見麵,就給自己講了一天這些道理,讓自己選擇了臨床,到現在也沒有決定下來,兩個人都是在互相試探,也不知道要怎麽辦,還是先不忙選擇,看看殿下到底是什麽意思,再做道理。

    俊彥太子見天歌,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也不知道這丫頭在想些什麽,還不敢跟自己正麵去說。

    俊彥太子道:“什麽事?”

    天歌說:“殿下既然說修仙就是修心,求神也不管用的話,那……”

    俊彥太子道:“怎麽?你到底想說什麽?”

    天歌說:“我想說,這古代的祭祀是做什麽的?既然求生都沒有什麽作用,大家都自己修心就好了,又何必去祭祀呢?像古代的皇帝求雨祭祀這些,這都不管用嗎?要是不管用的話,又何必有這些形式呢……”

    俊彥太子道:“在古代,祭祀是國家大事。古人在祭祀前,必須清潔身心,戒慎行為,誠敬乃事,方能感神靈,達到祭祀的感應。周朝,齋和祭祀已有密切關聯。武王病,周公袚齋禱告,武王得以病愈(《史記周本紀》記載)。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在祭祀前整潔身心之事,稱為“齋”,即齋戒。孔子曾告誡弟子們:對齋、戰、疾三事,要慎重對待,不可輕忽。孔子對齋非常重視,《論語》中說:孔子“齋必變食,居必遷坐”。齋是對神、鬼(逝者)表敬意之舉,其形式有:沐浴,不食葷菜、肉腥、飲酒等,還要服潔淨衣服、不沾房事。這種外在形式的齋戒,僅隻是祭祀之齋。更重要的是“心齋”,心齋要求人們清心寡欲,超凡脫俗。”

    天歌說:“齋戒不是宗教的事情麽……”

    俊彥太子道:“早期道教所言齋戒,多指祭祀前的齋戒。認為學道修真不持齋,猶如無燭夜行,不能與神感通。道教依“齋戒以告鬼神”懺罪祈福,修成多種齋儀,稱為“齋法”。“齋法”據《雲笈七簽》卷三十七《齋戒》雲:齋者齊也,齊整三業。外者不染塵垢,內則五髒清虛,降真致神,與道合真。其法略有三種:一設供齋,可積德解愆;二節食齋,可和神保壽;三心齋,即疏瀹其心,除嗜欲,澡雪精神去穢累,培擊其智絕思慮。蓋所以無思無慮則專道,無嗜無欲則樂道,無穢無累則合道。道教依其義演成多種齋法儀範,為人祈福禳災,解冤拔罪,保命延生。”

    天歌說:“那要怎麽理解“昔日遇師傳口訣,又教凝神入炁穴”的?現今很多丹功文章提及內丹術的下手功夫時都說,“聚雙目神光朗照下丹田”,卻與“凝神入”三字有些不符。而且亦有文章寫道“炁穴”並非下丹田。您認為“炁穴”的真正位置在哪裏?如何才能真正的“凝神入炁穴”呢?”

    俊彥太子道:“作為下手之法,“隻教凝神入炁穴”確為正法真訣。不過它仍顯“大概”了一些。具體口訣應當是“調息凝神,凝神調息,心息相依,歸根炁穴”。通常氣功術語上所說的“意守丹田”,必須以此作為標準方為得法。否則,不是一知半解,便是以訛傳訛,再不就是有意誑人。在下手之時,我們二目集中,默默下照,觀視鼻準,繼而微閉雙目--做出這種有利凝神的導引工作是非常必要的。但往往有些丹經文章於此下手階段提出一些“近觀內照”、“聚雙目神光下照丹田”的口訣,而不加提示和說明,使學者最易在這裏出差錯。實際上,所謂“返觀內照”就是“凝神”。我們平時睜著眼向外看事物,這是神的外用外耗。如同手電筒電源打開,電光向外照射。我們把兩眼閉上,就如同手電筒電源關閉,神則內聚內存。神的內聚內存就是“返觀內照”。眼目的根竅在心,其動為神。眼目一閉,神歸於心。心不動則神凝。神凝,息定,氣和。如此心息相依,自然會歸根炁穴。而如果在下手時我們真要“聚二目之神光朗照下丹田”,即真正來一番“近觀內照”,我可以斷然決定其有兩種後果:一是心不得靜,識神不能退位,難達凝神的真正效果;二是如此“朗照”、“返觀”下去,十個八個會頭疼腦脹,弄出毛病是無疑的事。為什麽?因為這不僅沒有能夠凝神,反而是更集中的耗神。再說,初步練功的人,體內不能虛空,所謂“雙目神光朗照下丹田”,根本不可能由體內“下照”,隻能是目光由麵前體外照。這樣雖然閉著眼,而耗神之情況與睜開眼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說,下手之時,用“凝神”最為準確,用“朗照”則容易出錯。”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