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九十三章 來自神仙的“預言”——滄海桑田(1/2)

作者:董淑亮字數:4116更新時間:2023-10-18 11:59:06

    小問號

    我國東晉的葛洪在《神仙傳》裏有一個精典的故事:漢桓帝時,神仙王方平下凡到蔡京家裏。不久,仙女麻姑也到了。她拿出隨身帶來的食物招待大家,都是金盤玉杯,飯菜大多是各種花果,香氣散布在室內外……麻姑說道:“從上次接見以來,已經看到東海三次變為桑田。剛才到蓬萊仙島,見東海水又比過去淺了,計算時間大約才過了一半,難道又要變成丘陵和陸地嗎?”方平笑道:“聖人都說,東海又要幹涸,行將揚起塵土呢!”這就是“滄海桑田”的出處。日日夜夜,歲歲年年,在悄然流逝的時光裏,山會老嗎?海會枯嗎?神仙的“預言”是否也有一定的科學道理?世上是否有滄海桑田的巨變?

    “滄海桑田”是一個奇妙的神話故事,麻姑的“東海三次變為桑田”,方平的“東海又要幹涸,行將揚起塵土”,這些話我們不必當真,更不值得去考證,那是浪漫主義筆法勾勒的一張世間巨變圖畫而已。不過,科學家以非同一般的視覺研究發現,地球上確實發生過類似神仙所說的“滄桑巨變”。

    1074年,我國北宋科學家沈括到河北考察地質地貌,沿著太行山從南往北走,發現“山崖之間往往銜蚌殼及石子如鳥卵者,橫亙如帶”。他由此推斷,那片地域原本是海域,經過黃河、滹沱河、拒馬河和桑幹河所攜帶的泥沙衝擊、充填,才漸漸變成了陸地,把海岸線向東推移了1500千米。他是最早揭示海陸變遷的自然規律的人。這是滄海變成桑田。

    事實上,我國的華北平原在地質史上,經曆了多次的滄海桑田巨變。在距今大約1.3億年前,那裏發生了一次強烈的地殼運動,即燕山運動,太行山地區隆起,華北平原斷裂下陷,被海水淹沒……就是在最近的800萬年間,已經知道有六次的海水淹沒了平原一部分,其中有一次渤海的海水一直淹到了太行山腳下。可是,現在華北平原是我國難得的肥沃桑田,一碧千裏,景色誘人!

    滄海變成桑田的例子不勝枚舉。如:珠穆朗瑪峰,也曾是被淹沒在海底的,考古學家曾在山穀間發現了貝殼化石。還有我國的黃海岸邊的連雲港、鹽城、南通等地域,海岸線在東移,一些海灘漸漸變成了陸地。特別是在連雲港地區,300多年前的那場“郯廬大地震”,把在海水中隱隱約約出沒的雲台山完全“震”出了海麵,仿佛一夜間使玉女峰成了江蘇陸地上的最高峰,當年的小漁村新浦現在已成了繁華的都市。國外也有這樣的事例(詳見本書《悲歡離合話滄桑——海底古城堡》),像17世紀非洲肯尼亞蒙巴薩東部沿海的那座5米高的古代城堡,在短短的300年時間裏兩度滄桑,先沉入海底,再露出海麵,像著名的亞曆山大燈塔,至今還默默地沉睡在海水裏,早已忘卻了當年車水馬龍的繁華……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