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九十四章 大自然的科幻電影——海麵上升之謎(1/2)

作者:董淑亮字數:4952更新時間:2023-10-18 11:59:06

    小問號

    聞名於世的水城威尼斯,在過去的100年間下沉了23厘米。不僅如此,中國的上海,日本的新潟,英國的倫敦,泰國的曼穀,美國的新奧爾良,瑞典的斯德哥爾摩等城市都不同程度地處在緩慢持續的下沉之中。也許,人們還很難想象海麵上升對生活的影響。一些島國將此展望得很遠,閱讀他們的報道真好像是在觀看一部科幻電影。那麽,海麵上升會帶來哪些消極的影響?人們又是如何應對的?專家們對海麵上漲原因的歸納又存在著哪些爭論?

    位於印度洋的島國馬爾代夫現有人口38萬,可以住人的小島僅有250個,全國最高的兩座島嶼海拔也隻有2.4米。馬爾代夫首都馬累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之一,僅2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擠著大約10萬人。馬爾代夫被譽為“人間最後的樂園”,然而,由於全球變暖導致海平麵上升,這個天堂般的樂園難逃悲劇的命運,人們或許將流落世界各地。根據聯合國一份報告的預測,由於全球變暖導致冰川融化,包括近1200個珊瑚礁島的馬爾代夫大部分國土僅比海平麵高出1.5米,海平麵上升將令整個國家岌岌可危。在2004年的南亞大海嘯中,馬爾代夫一度有三分之二國土慘遭淹沒。國民們知道這個消息後,心裏的悲痛與焦慮難以名狀,在私底下互相議論,“我們不想離開馬爾代夫,但我們也不想淪為‘氣候難民’,在臨時帳篷裏住上幾十年。”人們對在大自然麵前所受到的種種意想不到的遭遇常陷入在感傷之中。許多有見識的學者在這個時候並沒有像有的人那樣恐慌,相反,顯得異常冷靜。他們認為,購買土地就是一項投資,就像科威特人把“出口石油”獲得的收入用於商業投資一樣,馬爾代夫則也應當把從“進口旅遊者”那兒賺的錢用於土地投資。其總統納希德說:“我們靠自身的綿薄之力是無法阻止全球變暖的,隻能到別處購買土地。這是預防最糟結果的保險性政策。”於是,他的政府將開始從每年10多億美元的旅遊收入中撥出一部分,納入一筆“主權財富基金”,用來購買新國土。納希德說,他已經與多個國家討論過這個想法,對方的反應都是樂意接受的。納希德的心中已經有了幾個目標。印度和斯裏蘭卡兩個國家因為在文化、飲食和氣候方麵都和馬爾代夫接近而成為首選,澳大利亞因有大片土地無人居住,所以也在考慮的對象範圍之列。這一切,已經在人們的計劃之中,人們仿佛隻是剩下了靜靜的等待。

    許多專家爭相對此發表了看法,他們認為,這些城市的下沉,或多或少與海平麵的上升存在著關聯。於是,為了能夠更好地得到一些強有力的證明,科學界組成了一支由120多位地貌、測量學者組成的專家隊伍。他們利用曆史地圖、航海圖和對海岸進行的精密測量,參考航空照片和衛星資料,配合自己的專業知識,對澳大利亞東甫岸的90裏沙灘進行了研究。他們發現在1870~1979年這100年間,這裏的海岸線後退了150米,平均每年後退1.5米。海平麵的升降會發生如此大的變化,他們表示十分地驚奇,在排除了氣候的影響之後,一些人試圖從人為的方麵尋找原因。目前世界上的許多科學家大多認同把原因歸於人類過多地燃燒煤和石油,使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劇增而產生的“溫室效應”。一些專家更是按照這種理論接著推論下去,他們認為如果二氧化碳再這樣地成倍增長,則南極西部的冰川可能融化,進而導致世界上人口稠密、工業集中的沿海地區遭受滅頂之災。科學得出的結果常常會讓人震撼,但是,這決不是危言聳聽。其中的部分專家為了支持自己的觀點,選取了一些特殊的例子,以便讓人們有清晰地看法。他們舉了大家熟知的格陵蘭島的例子,試圖進一步探討海麵上升的原因。美國專家的研究顯示,從2002年到2006年,格陵蘭島的冰蓋以每年100到150立方千米的速度融化。這足以使全球海平麵每年上升0.5毫米。專家指出,“如果格陵蘭島的冰蓋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麵將上升7米。”“海平麵每上升1厘米都會對人類產生極大威脅”。專家還談了自己對於海平麵上升會帶來的一些消極影響。美國生物學家羅傑斯通過從冰蓋中鑽取出的一根冰芯研究後發現,在有著14萬年曆史的格陵蘭島古代冰芯中發現了“番茄病毒毒株”。這些病毒可以通過海水的上漲,使自己與人們更加接近,進而威脅人們的生存。一旦海水上漲到一定的程度,一些還沒有來得及遷徙的城市居民,會處在城市被海水半淹沒的狀態。而這樣的條件,更使得病毒的傳播處在有利地位,威脅人類的生存環境和健康。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