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35則 海納百川——墨子“尚同”思想對管理的啟示(1/3)

作者:段俊平字數:6096更新時間:2023-10-18 15:02:07

    在中國文化發展的過程中,先秦諸子的思想對中國後來的統治階級的影響很是深遠,其中墨子的思想尤為如此。墨家的代表人物墨子的很多哲學理念被後世統治者所推崇,其中墨子的“尚同”思想更是被曆代君王奉為圭臬。

    曆代統治者清楚地認識到,要使國家穩定和長治久安,必須使社會的各個階層有統一的道德理念和是非評判標準,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核心價值觀。如果社會各階層的核心價值觀不統一,各行其是,沒有統一的國家意識形態,久而久之,社會就會人心渙散,國家就不會穩定,更談不上富強了。墨子指出:“天下之人異義,是以一人一義,十人十義,百人百義,其人數茲眾,其所謂義者亦茲眾,是以人是其義,而非人之義,故相交非也……明乎民之無正長,以一同天下之義,而天下亂也。”這一段話的意思是:為天下的人所認為的正義不同,各有各的主張,人數越多異議就越多,所以人人都認為自己的意見是正確的,而不同意別人的意見,所以相互交往卻不能取得一致的意見。因為沒有官員統一百姓的思想,所以天下就大亂。在墨子看來,導致社會動蕩和不穩定的因素是天下沒有大家認同的思想和統一的意識形態,也就沒有“尚同”的核心價值觀。

    當今社會,人們急功近利、很浮躁,社會道德體係脆弱,社會百態層出不窮,不穩定因素很多。國家雖然富強了,人民生活也有了很大提高,但人民的幸福感卻沒有多大提高。出現這種局麵的原因固然有多種,諸如分配不公和社會貪汙腐敗等問題,但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社會沒有一個被廣大民眾認同的核心價值觀,也就是沒有墨子所說的“以一同天下之義”。一個社會和組織必須要有一個被大家認同的核心價值觀和評判好與壞的標準,雖然一個國家和組織會有製度和法律來嚴格要求人們的行為,但是硬性的製度和法律不可能包羅萬象地把人類的一切活動都規範起來,它隻能規定很小的一部分行為,而且是被人類所最不能容忍的行為,至於大部分行為隻能靠道德和倫理及意識部分來自我規範。

    我們國家在曆史的長河中,雖然經曆了許多朝代,但曆朝曆代在思想上都脫離不了儒釋道三種文化意識的範圍。自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獨尊儒術、罷黜百家”的封建思想統治政策以來,儒家基本是後來統治者統一思想的武器,經過數千年來的堅持和變遷,儒家思想其實在某種意義上就是中國的宗教,在儒家核心價值觀的影響下,才會出現那麽多可歌可泣的曆史忠義故事。曆史上的許多忠臣和良相都是儒家學說的實踐者,尤其是在國家動亂和改朝換代的關鍵時期,出現了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一臣不事二主的忠臣。他們寧願去死也不願意變節的原因,就是有不可動搖的“尚同”理想和信念,也就是有堅定的核心價值觀。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