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正文 第48章 好口才是練出來的(2)(2/4)

作者:劉斌字數:12326更新時間:2023-10-22 00:29:31

    所以培養語感是訓練語言能力的重要一環。

    語感敏銳,可以說是一個人的口才、學識和智慧的一種標誌。

    語感是指人對語言的感知和反應能力。

    書麵語言有著思考的餘地,口語表達就必須是直接溝通,即興構思,不可能總是依循規則。敏銳的語感、機智的口才絕非才子名人固有的專利,任何人都是可以後天培養的。

    培養語感重在以下三個方麵:

    (1)積累語言素材

    積累語言素材主要是指積累詞匯。

    詞匯的數量要比一般掌握的字數大許多倍,難以統計。我們要培養敏銳的語感,首先要積累詞匯,否則,語感隻是空中樓閣。

    有位教務處的老師在談到建立教學檔案的經驗時,一連用了“翻閱”、“調閱”、“借閱”、“參閱”、“查閱”等等不同的詞匯,來表達不同的借閱檔案形式。其實,這裏的“翻閱”、“調閱”、“借閱”、“參閱”等詞都是“察看”和“了解”的意思,但因借閱人的身份和用處不同又各有區別。表現了說話人豐富的學識。

    要積累詞匯必須處處留心。

    平時讀書看報、與人交談、聽課、收聽廣播、觀看影視等等,隨時都能獲得新的有用的詞語,尤其是閱讀優秀的文學作品,更能獲得豐富多彩的詞語。關鍵是要認真搞清楚每個詞的音、形、義,隨時保存在記憶中,選抄在筆記中,使用在表達中。久而久之,就會有許多精詞妙語供你隨時隨地選用了。

    假如你是搞音樂比賽的主持,除了要有這方麵的知識、規則,了解參賽者的有關情況之外,還要注意積累這方麵的詞匯。如:聲情並茂,字正腔圓,高亢嘹亮,等等。

    如果你有很多的詞語渲染氣氛,你這個主持人自然就給人博學多識的印象了。當然,詞匯不可濫用,多了,也會造成賣弄的印象。

    (2)辨析詞語特點

    詞語的妙用,有許多微妙複雜之處,語感的敏銳意味著用詞選句又快又準,這就要對每個詞的詞性、程度、色彩以及相互搭配的特點加以分辨。如:“講話”、“講課”、“講解”、“講座”、“講演”等詞,主要的意思都是講,但講的內容、對象、場合和範圍有所不同,是不能互相代替的。加強語感就要從這些細微之處入手。

    同義詞、近義詞的不同色彩和意味都是要著重注意的,如果忽視了細微的差別,把貶義詞當作褒義詞或中性詞,把適用於書麵的詞語用在口頭上,那就會鬧笑話。

    “接到你從千裏之外捎來的禮物,我內心的激動真是罄竹難書!”“罄竹難書”固然是程度很深,無法說盡的意思,但一般是指罪行嚴重,用在這裏就很不恰當。當然,也並非絕對不能用於罪過以外的事物,如“我小時那個傻勁喲,真是罄竹難書!”這樣說帶有調侃的意味,也有奇妙的效果。

    口頭語和書麵語的區別也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有些詞句隻適於口頭或書麵,用反了也會鬧出笑話。比如熟人見麵常會招呼一聲:“你吃了嗎?”如果換成“你進餐了嗎?”別人自然感到別扭。又比如“一日曝之,十日寒之。”用在書麵未嚐不可,但口頭上這麽說人家就會嫌你咬文嚼字,倒不如“三天打漁,兩天曬網”來得明白自然。

    (3)養成遣詞造句的習慣

    培養這個習慣的主要方法是多聽多讀,經常接受良好的語言刺激和熏陶。

    所謂“良好”是指語言的質量較高,既符合規範,又簡潔生動。

    有些尚未學過語法的孩子為什麽說話通順,頭頭是道呢?

    因為他從大人的言談話語中得到了良好的熏陶。

    學校裏的語文課為什麽要學許多典範文章呢?

    因為這些範文正是遣詞造句、組織語言的示範。

    語言能力較強的青少年為什麽大都得益於大量的課外閱讀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