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正文 第133章 尾聲(4)(2/2)

作者:飛不過滄海字數:5688更新時間:2023-10-23 03:19:02

    1930年底,中央派鄧發同誌來閩西,在坑口省委所在地召開黨代表會議,傳達中央六屆三中全會反立三路線的決議。我到坑口的時候,會議正在進行,我沒有參加此會議。會後即成立了閩粵贛省委和閩粵贛軍事委員會,鄧發同誌為軍事委員會主席,我任參謀長。接著,對部隊進行了整編,將紅二十一軍改編為新十二軍,左權任軍長,黃甦任政治委員。省委和軍事委員會機關遂移至永定的虎崗。

    閩西蘇區是我1930年回國後第一次在紅軍中工作接受戰鬥洗禮的地方,作為一個軍事指揮員,我開始了自己獨立指揮部隊作戰的初次實踐。從個人主觀上來說,是一心一意努力工作,熱情很高,幹勁很大,想把自己在蘇聯學習的軍事知識用於紅軍建設的實際。記得當時自己看到部隊的素質較差,軍事技術水平很低,便開辦教導隊,親任教官,訓練幹部。不久,組織上又確定我兼任閩西彭揚軍事學校的校長。我們將部隊中表現較好,作戰勇敢,有發展前途的同誌選拔到軍校進行速成學習,學習基本的戰術技術,學習帶兵的方法,進行實戰軍事演習,為部隊培養一批連、排幹部。那時候辦學雖然很簡單,學習周期也很短,兩三個月,頂多五個月,但要求很嚴。我那時從蘇聯剛回來,決心按正規的方法訓練部隊。要求軍容整齊劃一,紀律嚴明,秋毫無犯。學員、教職員一律穿細布列寧裝。我學習蘇聯的被裝樣子,為部隊設計了紅領章,用兩塊小紅布綴在衣領上,先在學校中實行,後來推廣到部隊中去。在中央蘇區二、三次反圍剿期間,閩西也不斷有大大小小的戰事,所以,學校也經常配合戰鬥,不能在一個地方進行單純的學習、訓練。因此,我們的訓練方法是結合實戰進行學習訓練,每一仗打下來就總結經驗,進行再學習,這樣使學員在短時期內有較大的提高。

    1931年春夏之際,王稼祥、任弼時和顧作霖同誌以中央代表團的身份從上海來中央蘇區,路經閩西去瑞金。他們來到閩西,恰逢我正在指揮部隊進行保衛虎崗的軍事演習。王稼祥同誌不顧疲勞一定要跟我一起去看部隊演習。這是我初次結識王稼祥同誌。我們兩人一起站在一個小山頭上。他一麵看演習,一麵不時地向我提出這樣那樣的問題。如軍隊的來源,成分問題,作戰能力問題,部隊黨的建設和作用問題,軍民關係問題等等。也許是因為他長期在國外,又剛從白區到蘇區來,樣樣都感到新鮮的緣故,問得很詳細,聽得也很認真,一副虛心好學的樣子,給我留下的印象很深。我認為,對於我們這些在國外學到一些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理論的同誌,這種善於調查研究,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特別重要。稼祥同誌在蘇聯一直是學習馬列主義理論的,沒有學習過軍事。以後他在中央蘇區長期擔任軍委副主席和總政治部主任的要職,幹得很出色。這固然與他較深的馬列主義理論素養有關,但更重要的是他能在實踐中實事求是,逐漸拋棄教條主義,接受毛澤東同誌的正確主張,服從真理,堅持真理的結果。我們這些從國外回到國內進行革命實踐的同誌,都麵臨一個把學到的理論知識與革命實踐相結合、摒棄教條主義的問題。在閩西工作的這一年,自己對這點有了初步體會,回想起來,經驗教訓不少。剛從蘇聯回來,初出茅廬,不懂國情,也不懂紅軍作戰的特點。北伐時,打的是正規戰,在蘇聯學的也主要是正規戰,對於在中國這一特定條件下的遊擊戰的戰略戰術並不懂得,也沒有虛心向堅持蘇區鬥爭的老同誌請教,單憑主觀指導作戰,因而有的仗打勝了,有的則打敗了,回過頭來總結一下曆史的經驗教訓是很有必要的。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