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章(1/5)

作者:寧航一字數:14878更新時間:2023-10-24 16:42:00

    穆雷有個兒子,叫穆東城,39歲了還沒結婚,說是一直沒遇到合適的,實際上是還沒玩夠,不想受婚姻束縛。穆雷也懶得管這麽多,由他自己。

    穆東城從小受到父親的熏陶,也跟著父親吃遍了天南海北,對美食充滿了熱愛,在吃方麵也是個行家,現在是一家美食雜誌的主編。穆東城近水樓台,經常請父親作為特邀嘉賓,推薦美食。穆雷也會對兒子的雜誌提出一些建議和指導。在兩父子的配合下,美食雜誌辦得有聲有色、風生水起。穆東城自然很受領導器重。

    在知道“膳品居”這個地方後,穆雷最先想到的當然是兒子。他先打電話到膳品居預定了時間——定在下個星期三。再打電話給兒子,問他下周三有沒有時間和自己去一趟嶽川古鎮。但穆東城說,下周正好要到越南去製作一期關於越南美食的節目,去不了。穆雷隻有打電話給幾個老朋友,邀約他們一起去品鑒美食。

    穆雷的這幾個朋友,都是些五十多歲、對美食文化頗有研究的老饕。當然跟穆雷一樣,美其名曰“美食家”,個個都是在餐飲界極具影響力的人物。其中以穆雷名氣最大。他們得知穆雷又覓到了新的吃地兒,而且是家頗有神秘感的私房菜館,都毫不猶豫表示願意前往。六個人很快就湊齊了。

    星期三上午,穆雷和五個朋友聚齊後,開了兩輛車,直赴榔坪縣嶽川古鎮。

    車上,幾個老友談天說地。其中一個眾人稱為老蘇的胖子對此行明顯十分期待,搖頭晃腦地說:“雖然這家私房菜館我們還沒去,但我現在已可判斷,其主人一定是非常懂吃之人。”

    “何以見得?”老陳問道。

    “隻憑他定的一條規矩——吃飯的人必須6到8人之間——就能看出。”老蘇分析道,“一桌肴饌,必有一套完整的結構。從開始的冷盤,到熱炒、大菜,最後是點心和湯,如同一台完整的戲劇。這台戲不能一個人看,隻看一幕又不能領略其中的含義。6到8人正好。”

    “有道理。”老陳讚同道,“如此說來,那裏不興點菜,大概也是類似原因。真正技藝高超的廚師,如同心高氣傲的藝術家。必須依當天的心境和靈感,隨心所欲發揮,才能創造出最好的作品。如果點什麽做什麽,作品便隻有匠氣,沒有靈氣了。”

    穆雷開著車,聽後座的兩個朋友高談闊論,不禁笑道:“你們說得頭頭是道,但也隻是猜測。我有言在先,那家菜館我可沒吃過,要是沒有想象中那麽好,你們可別埋怨我。”

    “不怪你怪誰?”老蘇笑著說,“老穆,咱們說好,那家的菜咱們吃上幾道,要是發現言過其實,咱們立刻打道回府,你得重新請過。”

    “行啊,不好吃的話我請你們一人一桶方便麵。”

    車裏的幾個人一齊大笑起來。

    榔坪縣離市區並不遠,半個小時就到了。古鎮離縣城還有二十多公裏。十點半,美食家一行就到了風景優美的嶽川古鎮。

    這個地方,和極度商業化的麗江、鳳凰古鎮不一樣。嶽川古鎮沒有酒吧、工藝品店和如織的遊人,甚至連張報紙都買不到。這裏有的隻有清新的空氣,淳樸的原住民和閑散的慢節奏生活。能定居在這種地方,耐得住清閑和寂寞的人,自然具有超脫於常人的品性和氣韻。在這裏開一家私房菜館,顯然賺錢不是主要目的——這讓其主人顯得更像是世外桃源中的高人了。

    穆雷一行人在古鎮裏走走遊遊,中午在一家小餐館隨便吃了點兒東西,沒做任何點評。晚上才是重點。

    下午,老蘇提議先去那家私房菜館看看,穆雷不讚成。他說這樣一來,神秘感就減弱了,非得等到吃飯的時候前去,才能把這份新鮮感和期待保持到最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