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784章 基石!(2/2)

作者:鹿林好漢字數:6238更新時間:2020-01-26 17:33:33

    而班誌農帶領的技術團隊在循環方式改進方麵依然是在分級燃燒技術上做深度挖掘。

    分級燃燒效率高、比衝大、汙染小,但是這種技術路子相應的研製難度大,需要更好的材料、更多的測試、更多的時間和金錢,投資高、風險大、機構體積重量大。

    在研製投資方麵,分級燃燒發動機的投入要大得多,巨大的RD-170發動機在1993年之前,試車達911次之多,這些每秒吞吃數百公斤燃料的巨獸,光試驗燒掉的燃料,就要數以萬噸計。

    華夏海上發射公司為了測試火箭發動機也是不停地進行各種技術試驗,兩年多的時間裏麵總共是砸進去了兩百多億,其中大部分的錢都是砸在了各種設備上麵了。

    而且班誌農他們也沒有采取冒進的技術方案,使用的基本上都是成熟的技術。

    不過就算是如此,永瀚航空科技公司的柳富平在高溫合金材料研發上確實是個天才,竟然弄出了可以耐受接近5000度高溫的特殊合金材料,並且研發出了這種材料的製備加工工藝。

    正是有了這項材料技術,班誌農設計的火箭發動機原本是100噸的推力,結果測試的時候推力竟然達到了150噸!

    第一級火箭發動機下麵塞入了4台這樣的發動機,總推力達到了600噸,這樣的水平已經是國內最頂尖的水平了。

    大毛之前雖然搞出了RD-170、RD-180,現在正在搞縮小版的RD-191M,不過也是困難重重,到現在大毛也是沒有掌握這樣的高溫合金材料技術,導致“安加拉河”運載火箭從1993年難產至今,到現在也無法服役。

    這也讓班誌農帶領的技術團隊充滿了雄心壯誌,也是提出了要在五年時間裏麵研發出單台推力在500噸的火箭發動機。

    力大磚飛這句話同樣也是適用於火箭上麵的。

    藍星一號火箭發動機的試製成功意義極其重大,是未來20年HX國航天的基石。

    班誌農的這種火箭的設計,充分考慮到了未來太空應用的需求,並引進了先進的模塊化、通用化的設計理念,研製的150噸和10噸發動機組合已經是完全滿足當今乃至近20年的航天載荷的需要了。

    在楊傑的目標當中,自己公司研發的火箭隻要滿足近地軌道25噸,同步軌道10噸左右的的載荷已經足夠使用了。

    他的目標現階段來說還是商業衛星市場的開拓上,而高速通信衛星網絡的建設則是接下來十來二十年的目標。

    至於巨型火箭楊傑也隻會進行技術預研儲備,像當年兩種巨型火箭都是為了與國計民生無關的特種任務而設計的——土星5是為了載人登月,能源號是為了近地軌道軍事化。

    而深空探索則是需要HX國舉全國之力才能做到的,現在的華興集團公司還沒有這個技術實力,楊傑也不會冒然地闖入。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