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八十二幕 潛艇和驅逐艦(1/2)

作者:閃耀星塵字數:5152更新時間:2020-02-27 05:48:41

    ]]

    日本五式高炮

    ……………………………………………………

    如果想要欺負日本的航線運輸,那麽除了襲擊艦之外,一款好的潛艇當然是必然的選擇,7a型潛艇雖然在整個二戰之中算不得什麽頂尖的潛艇,但在二戰前期還是相當有威力的,而且也是德國海軍的主力艇型,拿這個練手積累設計建造經驗還是相當適合的。

    不過對於魚雷,德國原裝5毫米魚雷雖然不錯,但是奈何既生瑜何生亮,有了日本的610毫米長矛魚雷的恐怖,那麽毫無疑問的,羅傑隻能選擇長矛的改進型作為自家標準魚雷了——它那重達半噸的戰鬥部和沒有航跡的特性可謂是二戰時神技般的存在啊。

    在0世紀0年代之前,熱動力魚雷通常使用空氣做氧化劑,但是由於空氣含氧量低,導致魚雷航速和射程都不遠。此外,使用空氣做氧化劑,燃燒後剩餘的氮氣和惰性氣體不溶於水,在魚雷航行時,留下一串非常明顯的氣泡,容易被敵人發現。因此,研製一種航程遠、航速高、航跡又不明顯的熱動力魚雷就成為各國魚雷專家的重要任務。當時不少國家嚐試用雙氧水或者液氧作為氧化劑,但是由於這兩樣東西都是強氧化劑,稍有不甚就會引發爆炸,構成重人安全隱患,在權衡利弊之後,絕大多數國家暫時停止了探索工作。然而有一個國家沒有,那就是日本。作為海軍強國中的後起之秀,而且又麵臨挑戰美國海軍這樣重大任務,他們迫切需要一種神兵利器,來博取戰爭中的最大質量優勢,抵消美國海軍的數量優勢。因此在198年,英國海軍開始研究液氧動力魚雷的同時,日本海軍也開始了研究。

    後來,日方研究人員最終以先以純度50%的氧氣點火,然後逐步提高含氧量的辦法攻克了難關,最終造出了長矛魚雷。

    魚雷從前到後主要分成戰雷頭、燃料室,動力及控製設備三大部分。燃料室的前大半是氧氣容器,超過雷體總長的三分之一。氧氣容器後麵是煤油容器。最重要的是在燃料室和動力設備之間有一個約400毫升的氣體容器,改一,改二型裏麵儲存的是空氣,而改三型儲存的是四氯化碳。在魚雷發射時,氧氣先進入這個氣體容器混合後再進入燃燒室,與經燃料分離器霧化的煤油混合燃燒。也就是,起初氧氣濃度不高,逐漸完全實現純氧燃燒。

    魚雷的燃燒室使用海水冷卻。魚雷入水後,工作泵開始運作,海水噴到燃燒室壁,迅速汽化。這些水蒸氣與燃燒後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氣混合,交替進入兩台活塞式汽缸驅動,最後被排入海水,因為燃燒產物完全溶於水,因此沒有航跡。

    但是就拿長矛魚雷本身來,實際的戰果也很難讓人有絲毫滿意,由於片麵追求技術上的革新,這種武器並不象日本許多資料所言的那樣神,而是問題重重。作為世界唯一投入實戰的艦用氧氣魚雷,其本身的不安全多次導致軍艦在輕傷的情況下的重大傷亡和損失。而且戰雷頭過於敏感的問題也沒能得到很好的解決。如194年月7日到月1日,在進攻荷屬東印度的戰鬥中,重巡洋艦和水雷戰隊的軍艦發射了超過100枚氧氣魚雷,有三分之一自爆。此後對引信做了鈍化處理,但是在同年11月14日發生的第二次瓜島夜戰中,艘重巡洋艦發射的l6枚魚雷中有枚在發射後自爆,5枚命中彈在戰後也被證實為自爆,自爆的比例達到了50%!還好隻是50%,而且全部都爆炸了,至少比美國人那邊戰爭初期有時候射出去的魚雷100%不爆炸好一點……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