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百四十七章 決堤前夕(1/4)

作者:西方蜘蛛字數:13648更新時間:2020-02-27 06:49:10

    第三百四十七章 決堤前夕

    昭和十一年,抗戰前夕,土肥原的特務生涯走到盡頭,他忽然奉調回國並且改任軍職。西方觀察家對此大惑不解,在他們看來,土肥原指揮的滿洲特務機關日趨活躍,其特殊作用無可替代,日本軍部何以將其調離擔任並不擅長的軍職呢?多年後內幕曝光,正是土肥原權力太大為所欲為令東京大本營深感惱火,於是奏請天皇將他調任回國。改任軍職的特務頭子失去用武之地,他先被任命擔任東京近衛師團指揮官,後任第十四師團中將師團長。土肥原的意外調職使得他的死對頭,國民黨軍統特務頭子戴笠大大地鬆了一口氣,據說蔣介石聞知此事臉上露出難得的笑容,竟一連聲說了三個“好”字。

    第十四師團在日本中部的宇都宮市編成,亦稱“宇都宮”師團, 是“七.七事變”後最早登陸華北的主力部隊。當時華北守軍多是些戰鬥力不強的雜牌隊伍,比如原西北軍、東北軍等等,特工出身的土肥原指揮第十四師團一路攻城略地勢如破竹,把一份份勝利捷報源源不斷地發往華北派遣軍和東京大本營。按照命令,隸屬於第一軍的土肥原師團作戰範圍當止於黃河北岸的豫北,其任務是屏護徐州作戰的側翼安全。所以直到徐州會戰臨近尾聲,這支三萬人的大軍才慢吞吞地抵達豫、魯交界的濮陽縣城,此時他們距離硝煙彌漫的徐州城尚有數百裏地之遙。

    濮陽古渡口為豫北往來魯西的咽喉要道,也是中**隊防守的薄弱區域,黃河對岸為山東重鎮菏澤。土肥原舉起望遠鏡觀察,他看見枯水季節的黃河袒露出大片幹涸的河床,正是渡河作戰的大好時機。但是山東地麵屬於第二軍作戰範圍,第十四師團沒有得到第一軍司令官香月清司的渡河指令,無權越界作戰,於是土肥原遺憾地放下望遠鏡,下令返回濮陽城休整。

    但是一份急電改變隊伍的前進方向。

    發報人不是軍司令官香月清司中將,而是遠在徐州的華北派遣軍總司令寺內壽一大將。總司令的命令隻有短短一行字:

    渡過黃河,堅決占領菏澤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春天,一位神秘來客造訪了戒備森嚴的武昌東湖官邸,他的意外到訪注定要成為一根導火索,從而引得蔣介石大動肝火怒不可遏。

    這位不速之客就是德國駐華大使陶德曼先生。

    本來陶大使是個受人歡迎的尊貴客人,他不僅是德意誌帝國駐華全權代表,同時也是蔣介石夫婦的私人朋友,為當時西方大國中為數不多對中國持友好態度的外交官之一。但是此刻這位國民政府的老朋友卻並非為友誼而來,他不得不遺憾地照會蔣委員長,德國政府決定召回在華軍事顧問團,單方麵中止兩國之間所有合作項目,其中包括已經簽訂的購買軍火合同。

    蔣介石當場憤怒地砸碎一隻玻璃水杯。

    對於身陷困境的國民政府來說,德國人的背叛不啻於從背後插上一刀。1931年日本悍然侵占東三省,站在中國一方伸張正義的國家既不是標榜民主楷模的英美各國,也不是社會主義蘇聯,恰恰是後來成為法西斯邪惡軸心之首的希特勒德國。德國政府給於中國全力支持,不僅派出軍事顧問幫助中國進行軍事改革,提高軍隊戰鬥力,還免費接收中**官赴德國受訓,出售以及無償提供德式武器和軍火援助,幫助中國政府製定對日作戰計劃等等。直到抗戰爆發之前,國民黨中央軍擁有的先進裝備大多為德國製造。

    但是這種國際援助並不能說明德國是個主持正義的國家,國際交往沒有是非,更沒有永遠不變的立場,惟一的原則是利益使然。當初德國人反對日本侵華,目的並非主持公道而是為了避免“使他們的戰略野心發展到一個錯誤的方向”,也就是妨礙未來軸心國聯盟的全球戰略計劃,所以當“盧溝橋事變”爆發德國大使立即投入全力斡旋,據說希特勒親自帶口信給日本天皇,試圖說服日本不要在中國擴大戰事,而應將注意力用於對付“來自北邊的危險敵人——**蘇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