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百四十七章 決堤前夕(2/4)

作者:西方蜘蛛字數:13648更新時間:2020-02-27 06:49:10

    陶大使始終以雙方盟友的身份在東京與南京之間進行穿梭外交,斡旋一度出現和平曙光,東京方麵同意停戰撤軍,和談眼看就要成功。

    但是這一切努力隨著南京陷落而化為泡影。

    其實蔣介石對德國人的背叛未必沒有心理準備,秘密情報顯示,“七.七事變”前德國就與日本秘密簽訂**防共的《柏林協定》,隨著意大利加入三國聯盟漸成雛形,這樣日本人就後來居上,在德國的全球利益天平上擠掉中國,使得國民政府成為軸心國聯盟條約的第一個受害者。屈辱和悲憤令中國委員長一時情緒失控,欲將手中水杯扔向德國大使,隻是最後關頭那個物體改變方向落在地板上,杯子發出的響亮爆裂聲充分傳達出中國首腦不可遏止的怒火和抗議。

    當然在外交場合中這種失態並不是力量的象征,因為任何不符合外交禮儀的言行都將被視為對文明的冒犯和褻瀆。其實蔣介石很清楚,德國人離開隻是一個信號,表明中國在未來國際社會中的處境將會越來越艱難。國際社會果然對德國人撕毀合同背信棄義反應平淡,一位正在喝下午茶的英國外交官用懶洋洋的腔調評論說:是嗎?希特勒幹嗎要幫中國人的忙他們早該離開了。

    弱國無外交,落後要挨打,國際社會毫無公理可言,侵略成性的日本人並未受到製裁,相反他們依然到處受到尊敬,順利地從英美和西方各國采購到急需的戰爭物資和原材料。與此同時西方國家卻拒絕把軍火賣給中國,他們的理由隻有一個,那就是擔心節節失敗的國民政府償還不起巨額債務。

    根據戰後公布的文件,抗戰爆發前的1937年,中國政府的財政預算僅有四億美元,以四億五千萬人口而論,人均不足一美元。而不到一億人口的日本國民生產總值則為六十六億六千萬美元,是中國的十五倍多,人均為中國的七十倍其中僅軍費開支就達九億二千萬美元,超過中國全部政府預算的二倍多而日本鋼鐵產量是中國的二百倍,石油提煉為中國的一百五十倍,年生產飛機近二千架,中國為零;大口徑火炮七百四十四門,中國為零;坦克三百三十輛,汽車九千五百輛,造船能力四十七萬噸,造軍艦五萬噸,已擁有戰艦二百餘艘,其中大型航空母艦六艘,位列世界第三,如此等等。

    中日國力對比,由此可見一斑。

    1938年,中國外交部長王寵惠前往白宮拜會羅斯福總統。當時美國剛剛走出三十年代經濟大蕭條的陰影,從某種意義上說日本發動的侵華戰爭恰好成為加速美國經濟複蘇的有力杠杆。中國外長對美國政府長期賣給日本人軍火,還有數量巨大的廢鋼鐵、石油和戰略物資表示強烈不滿,羅斯福總統則以他一慣的睿智和安詳表情回答中國客人道:歡迎貴國也來參加購買,我們美國人做生意從來一視同仁啊。中國外長說:但是我們沒有美元,請問總統先生能不能貸款給國民政府,或者同意以農產品相抵?羅斯福哈哈一笑說:

    “沒有美元不要緊,銀元也是硬通貨呀。”

    曆史懲罰了自私自利的西方人。

    僅僅一年之後二戰爆發,以及三年後太平洋戰爭爆發,西方列強損人利己的“靖綏”政策終於使他們不得不吞下自己種下的苦果。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