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百零一章 張自忠(1/4)

作者:西方蜘蛛字數:13072更新時間:2020-02-27 06:53:41

    第六百零一章 張自忠

    在棗宜會戰爆發之後,張自忠之第33集團軍隻有兩個團駐守襄河西岸。

    張自忠作為集團軍總司令,本來可以不必親自率領部隊出擊作戰,但他不顧部下的再三勸阻,堅持由副總司令留守。

    5月1日,張自忠親筆昭告各部隊、各將領:“國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為其死,毫無其他辦法。更相信,隻要我等能本此決心,我們國家及我五千年曆史之民族,決不至亡於區區三島倭奴之手。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

    張自忠,字藎忱,漢族,山東臨清唐園村人。

    1891年,張自忠出生於山東臨清。臨清,是魯西平原上的一座小城,位於衛河與古運河交匯的三角洲上。衛河古稱清河,“臨清”也就是臨近清河的意思。由於水陸交通發達,臨清成為聯係南北的要津,商業繁華,名列江北五大商埠之一,號稱“小天津”。

    臨清為趙國故地,素有俠義之氣,臨清亦不例外。史稱,這一帶的人民“性強悍,負義氣,遇事敢為”。明萬曆年間,稅監馬堂以征稅為名搜刮民財,臨清人民群起暴動。當朝廷派大軍前來鎮壓時,工匠王朝佐挺身而出,一人擔過,從容就義,掩護了抗稅群眾。清乾隆年間,農民王倫為反抗暴*發動起義,後遭官兵鎮壓,王倫舉火自殘,壯烈殉難。到了鹹豐年間,臨清又發生了宋景詩領導的黑旗軍反清起義。起義受挫後,宋景詩不甘屈服,重舉義旗,抗擊清軍,直至戰死。

    辛亥**之後,張自忠找到了自己的老長官車震,表明自己從軍的意願。車震讚許地說:“蛟龍終非池中物,我看你在家鄉是呆不住的。這樣吧,過幾天我帶你去廊坊,把你推薦給十六混成旅旅長馮玉祥,他是我的把兄弟。”

    馮玉祥字煥章,1882年出生於河北青縣。他自幼入保定“五營練軍”當兵。後改投袁世凱的新軍衛隊,因勤奮好學,埋頭苦幹,逐步嶄露頭角,曆任管帶、營長、團長,治軍才能得到充分施展。他按照自行製定的標準招募的新兵,大多身材高大,體格健壯,作風淳樸,能吃苦耐勞,也易於接受組織和訓練。他打破了當時一般軍隊因循守舊的陳規陋習,創造了獨具特色的練兵方法,培養造就了一批能征善戰的青年軍官。

    1914年,馮部擴編為第十六混成旅,已成為北洋軍中獨樹一幟的勁旅。1916年9月,車震偕張自忠到了廊坊,將他推薦給了馮玉祥。馮聽了老友的介紹,又將張自忠上下打量一番,見他長得高大英武,且頗有“沉毅之氣”,便很滿意地收下了他。投奔馮玉祥實際上是張自忠軍旅生涯的真正開始。這時,他已經二十五歲。按常例,此時從軍已為時太遲。就連年紀比他小的佟麟閣、劉汝明、馮治安、吉鴻昌等人,都已經參軍多年,當了連長。但對於一個有抱負的人來說,最重要的不是站在什麽位置上,而是他是否找到 了正確的奮鬥方向。

    馮玉祥的十六混成旅使張自忠真正得到了施展才華的用武之地和實現理想的奮鬥舞台。在這裏,他埋頭苦幹,發奮進取,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創業。投奔馮玉祥之初,張自忠被委為中尉差遣。差遣,是當時軍隊中的一種編外附員,需要隨初級官長班見習一段時間方能正式就任軍官,所以又被稱為見習官。不久,張自忠由見習官升任排長,所在連連長就是後來頗有名氣的“倒戈將軍”石友三。

    為了增進初級軍官的軍事知識和技能,1918年9月馮玉祥在常德設立了軍官教導團,以炮兵團團長鹿鍾麟任團長。張自忠奉派進入教導團軍官隊深造。主要學習戰術、率兵術、地形、兵器、兵史、築城、簡易測繪及典、範、令等。張自忠對軍事的興趣極為濃厚,故學習起來格外勤勉刻苦,加之他文化基礎好,所以每次考試總是名列第一。鹿鍾麟對他十分賞識,將他樹為“標準學員”。馮玉祥也誇獎說:“在教導團中,他非常勤學,對人處事都極其真誠友愛,又能刻苦耐勞,這時便顯出他未來一定是個將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