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百九十五章 談下去(1/5)

作者:西方蜘蛛字數:26100更新時間:2020-02-27 06:55:49

    第六百九十五章 談下去

    10月12日,剛返回延安的第二天,便致電劉伯承和鄧小平,指示說:我們阻礙和遲滯頑軍北進,是當前嚴重的戰略任務我太行及冀魯豫區可集中6 萬以上主力,由劉鄧親自統一指揮,對付平漢路北進頑軍,務期殲滅其一部至大部。

    此電發出後,仍感到事關重大,於是於10月17日,再次致電以鄧小平為書記的晉冀魯豫中央局,強調說:在你們領導下的一切力量,除以太嶽全力展開同蒲路的作戰爭取應有勝利外,必須集中太行與冀魯豫全力,爭取平漢戰役勝利,即將到來的新的平漢戰役,是為著反對國民黨主要力量的進攻,為著爭取和平局麵的實現。這個戰役的勝負,關係全局極為重大。望利用上黨戰役的經驗,動員太行、冀魯豫兩區主力,由劉伯承、鄧小平親臨指揮,精密組織各個戰鬥。取得第二個上黨戰役的勝利。

    根據迭次電示,劉鄧集中了3 個主力縱隊和3 個軍各一部,共6 萬人,而且動員了10萬民兵配合作戰。劉鄧決心將國民黨軍殲滅於邯鄲以南,漳河以北的滋陽河套地區,絕不讓蔣軍占領邯鄲,更不讓他們在華北的大地上為所欲為。

    邯鄲,是平漢路上的一個重鎮。如今是晉冀魯豫解放區的首府。蔣介石要打通平漢路,分割解放區,摘取華北的這顆“桃子”,邯鄲便首當其衝,成為國民黨軍隊的第一個進攻目標。

    劉伯承采取了誘敵深人以逸待勞的戰術。他首先指揮第一縱隊和冀魯豫軍區的部隊,在民兵配合下,誘敵進入邯鄲以南的預設戰場。當國民黨軍3 個軍進入邯鄲以南的馬頭鎮、磁縣之間時,劉伯承即令埋伏在該地區的第2 、第3 縱隊和冀南。太行軍區部隊會同第一縱隊和冀魯豫軍及部隊將其3 個軍團團圍住。

    坐鎮重慶指揮的蔣介石見勢不妙,立即電令駐石家莊的第16軍和駐安陽的第32軍南北對進,增援被圍的3 個軍。

    為了對付蔣之援軍,劉伯承即調太行軍區部隊協同晉察冀部隊一部在高邑阻擊援軍,同時加強障河阻援陣地的防禦,並在安陽以南襲擾蔣軍,阻止敵32軍的行動。

    28日,總攻開始。為盡快解決戰鬥,劉鄧又加緊爭取國民黨第十一戰區副司令長官兼新8 軍軍長高樹勳的起義。同時,還派出參謀長李達親赴新8 軍,敦促起義。高樹勳和新8 軍原屬西北軍,不是蔣介石的嫡係。與蔣介石集團有十分尖銳的矛盾,**曾派出王定南等**人進入高部進行工作。由於蔣介石始終未改變歧視旁係的政策,並逼迫其開赴內戰前線,充當內戰炮灰,故高對此十分不滿,此次奉命北進前,高樹勳派王定南與**方麵取得聯係。劉鄧遂決定動員該部舉行戰場起義。為打消高樹勳的顧慮,**中央還電令新四軍4 師師長張愛萍派人到徐州成功地接出了高樹勳的夫人及其他起義軍官的家屬。

    10月30日,高樹勳率新8 軍和河北民軍1 萬人正式宣布戰場起義。這對於加速整個平漢戰役的勝利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使得蔣軍軍心動搖。本來一直在頑抗的第40軍馬法五部和第30軍完全失去了固守的信心,即突圍南竄。

    然而,劉伯承何以了得,馬法五之類的行動早在其預料之中,他早已布置了晉冀魯豫軍區第1 、第2 縱隊等部隊組成的羅網等著馬法五等突圍之敵。

    經兩天兩夜激戰,南逃的國民黨第40、第30兩個軍2 萬餘人,除少數逃脫外,全部被殲滅於臨漳。磁縣之間地區。馬法五本人也被活捉,至此邯鄲戰役結束。是戰,蔣介石又損失了3 萬餘兵力和大批美式裝備。

    消息傳到重慶,國民黨營壘引起了極大震動,其內部對於蔣內戰政策更為不滿,強烈要求蔣介石切實停戰議和,一些國民黨頑固派則怨天尤人,既難以咽下這口氣,又無可奈何。總之是損兵折將,又做了一次“黃粱美夢”。

    平漢戰役後,蔣介石沒有接受任何教訓,也不可能就此改變內戰方針。他加快了調兵速度,繼續搶占戰略要地,並妄圖從人民手中奪回已取得的果實。

    11月8 日,蔣介石召集全國各戰區司令長官、副司令長官,總司令等高級將領到重慶,舉行了抗戰勝利後首次秘密軍事會議。在這次會議上,蔣介石確定了“剿共第一”的指導方針,提出“六個月之內擊潰共軍主力,然後分區‘清剿”’的軍事計劃。這個計劃規定:第一步,控製蘇北、皖北,肅清山東,打通津浦線;第二步,集結重兵於平津,‘書蕩“華北;第三步,打通平綏線,占領察綏。企圖以武力解決中國戰後的主要問題。

    對鐵路交通線的破襲戰,是**抵禦蔣軍搶奪抗戰勝利果實的最有效的戰法之一。並為爭取東北和熱察創造了條件。早在1945年9 月22日,國民黨軍隊便氣勢洶洶地沿同蒲、平漢、津浦三條鐵路北進,並沿平綏鐵路東進,分別指向張家口、平津及濟南,企圖進而控製熱察和東北。為了遲滯國民黨軍隊從陸路向東北的進攻,**為中央軍委起草致劉伯承。鄧小平。聶榮臻等的指示電,提出要盡一切力量遲滯國民黨軍隊兩個月以上的時間,以便爭取東北和熱察的勝利。電報中說:提議采用下列戰法:由山東及新四軍主力對付沿津浦路北上之頑,以冀魯豫主力及大行之一部對付沿平漢路北上之孫連仲,以太行、太嶽主力及趙爾陸部對付沿同蒲、正太路北進之胡宗南,每路主力兵團須各有三萬到五萬人,組織得力的野戰指揮機關和政治機關(最好伯承指揮同蒲路,李達指揮平漢路),配合地方武裝和民兵,用糾纏扭打的戰法,在頑軍前後左右,一直和頑軍糾纏扭打到平津,最後配合我在冀東控製的部隊,在冀東進行決戰,以保障我在東北和熱察兩省的安全。為實現上述戰法,須以我之小部隊和民兵經常襲擾頑軍主力,徹底破壞鐵路公路,大量埋設地雷炸彈,組織群眾堅壁清野,長期疲困與消耗頑軍,而我之主力則窺視頑軍弱點,在其弱點暴露時猛力進擊,消滅其有生力量,或由我控製鐵路一段,根本阻止其北進或仍繼續與之糾纏扭打。實行上述戰法,如果日軍不配合頑軍大舉向我進攻,我不易陷入被動,而頑軍則長時期處於被動地位。我之疲勞消耗易於恢複補充,而頑軍則因後路斷絕,疲勞消耗不易取償;如頑軍被逼出而與我決戰,則對我亦有利。在這種作戰中,我之野戰軍亦可借此組成並受到鍛煉,軍事政治訓練亦可在作戰中加強。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