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7章 風起時

作者:君已老字數:2864更新時間:2023-10-30 02:12:20
一個暑假過去了,薛愛民和李清秋見天的往外跑,早出晚歸曬黑了好幾層。 他們跑遍了廈門的派出所谘詢打聽原來的親戚。 新中國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是1953年。 王芳華出事時,她丈夫薛仰嶽是薛家最年輕的一代,然而用他的名字並沒有找到。更不用說其他較年長的家人了。通過戶口查詢都找不到薛仰嶽的話,薛愛民夫妻猜測未曾見麵的爺爺有很大可能是已經去世了。四十幾年過去了,如果他已經逝世的話,戶口就早已經銷戶掉,才會這樣難以查詢。 夫妻倆麵對著滿懷希望的奶奶,不敢直說,隻說曆時多年,廈門人口太多不好找。 隻能再另想辦法。 當年,王芳華娘家較年少的除了她十歲的弟弟王石青,還有個三歲的侄子王新華剛好取了名字上了戶口。 不過娘家當年遠在北京,如今不知是否有移居他鄉。這都不是短時間就能找到的,薛愛民和李清秋卻都要開始上班。家裏的儲蓄大部分都花在這棟房子上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夫妻兩人工作也是不能放著不幹,光找人去的。 所以即使王芳華失去平日的淡定,著急上火也是沒辦法。 一日,夜色漸深,李清秋和薛長慶正一起學習大陸的標準普通話發音,薛長慶牙牙學語時期正幸運的趕上澳門葡漢雙語教育時期。 19世紀中葉開始,澳葡政府采取了一係列措施,強化他們“葡語獨尊”的語言霸權主義政策。甚至出台法規規定,所有招牌、海報、通報、節目表、廣告以及酒店、餐廳、小食堂及其他受政府及警察監督並設於會所或娛樂場所的同類場所的餐牌必須寫上葡文。直到20世紀70年代以後,華人持續開展“中文合法化”運動,反對官方語言僅葡語一家的狀態。通過多方人士共同努力,才於1992年使“葡語獨尊”政策壽終正寢。 李清秋的父親就是提倡該運動的委員會成員,所以李清秋和薛愛民的語言教育還是跟得上大陸的。 但是發音方麵,一家人除了王芳華之外都帶了澳門口音。不過這是難以避免的,因為兩地的語音還是存在不小的差距。 李清秋看了看自家兒子的口型,不時糾正他:“y 發音時舌麵中前部盡量向硬齶抬起,聲帶振動,氣流呼出時產生較輕的摩擦。這個音很像粵語中的y,但摩擦稍弱。y在普通話中隻是i的變體,不是聲母,而在粵語中y是一個聲母。” 薛長慶不時對著鏡子糾正自己不是很聽話的舌頭,輪流改正不一樣的發音習慣。 薛長樂在旁邊的搖籃裏聽得昏昏欲睡,戌時一過,這個身體就到睡眠時間了。 薛愛民邊穿著外套邊走進書房和妻子交代:“李,我現在要出門。奶奶已經休息了,你明天早上再和她說。” 李清秋連忙把他的公文包遞給他,“要這麽趕時間嗎?” “對,最近是事故多發期,之前三峽9.3重大傷亡事故我們報社沒趕上第一時間報道,新疆半個小時前發生重大爆炸,我同事已經定好飛機票了,我們得馬上趕過去。” “那你手機保持聯絡。” “會的,不要擔心,朱總理剛好在新疆考察,治安不會差的。” 薛愛民親了親薛長慶和已經睜著眼睛望著他的寶貝女兒,“長慶,爸爸走了,你就是家裏唯一的男子漢了,爸爸把妹妹拜托給你了哦。” 伴著一聲清脆的“好”,薛愛民已經手腳利索的出門了。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