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77章噩夢(1/4)

作者:priest字數:10592更新時間:2020-02-28 15:54:14

    隆安八年初夏,西域諸國實在抵擋不住,收攏殘兵,開國門,聯名向宗主國上投降請罪書。

    古絲路入口處,西域諸國第二次與大梁代表坐在一起,被迫議和。

    對手下敗將,顧昀根本懶得出麵,隻派了沈易全權代理。

    沈易帶著大梁的苛刻要求前來——先是要敲一大筆金銀,其次,要在西域各國建大梁駐兵所,監控屬國,自此以後,除樓蘭是盟友外,其餘屬國皆不許備一件火機鋼甲,包括輕裘在內,全部銷毀,最後,大梁要求,屬國需將每年開出的紫流金中七成以上納貢與大梁。

    這條款沈易自己念一遍都覺得牙疼,簡直是刮骨三分,諸國代表當即也是一片哭爹喊娘。

    首次談判破裂,顧昀隔日便帶了三百重甲夜襲已經投降的西域殘兵營,炸得天上人間一串大地紅,人為地替他們完成了合約第二條的主要內容,並公然宣稱,其他兩條不答應沒關係,他立刻帶人屠城。

    屠城這事有傷天和,一般隻有北蠻人才這麽幹,大梁軍中很少有這種風氣,但西域人擔心顧昀嫉恨那一炸之仇,懷疑他什麽事都幹得出來,剛開始尚且硬挺,等顧昀令人轟開城門的時候,談判桌上的聯軍代表終於慫了。

    幾經討價還價後未果,三天後,“樓蘭新約”簽訂,在顧昀重兵威懾下,各國首先以最快的速度清剿了國內戰備,隨後又叫苦不迭地拚湊出一年挖出後還沒來得及用的紫流金。

    五月底,顧昀和沈易自西域秘密押送紫流金回京。

    一場大雨洗刷了京城的街頭巷尾,細碎的槐花落滿了長街。

    吏治改革之事風聲大雨點小,所有人臆想中將會導致的亂局奇跡般地沒有出現。

    首先世家門閥都不傻,就算對雁王變著法地從他們口袋中挖銀子有所不滿,但心裏也明白,相比自己,那些個科舉出身、渾身上下搜羅不出幾兩銀子的窮翰林才是最恨這政策的,犯不著由他們來替人家做這個出頭鳥,所以剛開始,這群人個個躲起來準備看笑話。

    不料這事也真邪門了,除了了幾個冥頑不靈的老酸儒站出來說了幾句“體統”不“體統”之類的鬼話,朝中竟連個水花都沒翻起來。

    長庚先是上書拿下了皇帝,將他對烽火票的更長久的設想上呈李豐,來龍去脈寫了個分分明明,有技巧地隱瞞有技巧地誇大,最後給皇帝畫了一張大餅——假以時日,烽火票從上至下推行,能將天下民間金銀悉數收歸國庫,民間買賣全屏票據即可,票據多寡由朝廷酌情裁定,再不會出現民間金銀充斥積灰、國家危難時國庫無錢可用的局麵。

    李豐先前覺得雁王有些想法過於離經叛道、不成體統,這時才發現,此人並非是不成體統,簡直是要將“體統”二字踩在腳底下。

    昔日有始皇帝收天下之兵以鑄金人,今日就出了個斂天下之財的雁親王。

    可是這想法實在太過誘人,李豐在稍稍理解了“用幾張紙片代替金銀買賣”是個什麽概念後,一方麵心裏隱約存著不安,一方麵又實在無法抗拒這個誘惑,將折子扣了三天,反複推敲後,終於還是義無反顧的便吃下了這張餅,命長庚著手操辦,但再三警告,手段不可過激,尤其對朝中那些寒門出身的後起之秀,要“徐徐圖之”。

    李豐皇帝不知道的是,早在雁王上書要求改吏治的時候,江南首富攜各地巨賈一十三人進京,在當年臨淵木牌擇主而論的那家小酒樓中請了一次客。

    小酒樓本來破破爛爛,名不見經傳,前些年被起鳶樓的光芒遮掩得如月下螢火,眼神不好的根本找不著,此番卻十分僥幸地從滿目瘡痍的京城中保留了下來,年初又休整一番,正式開門迎客,在原本的二層小樓上又加蓋兩層,破磚爛瓦整飭得十分幹淨,更名“望南樓”,叫人見了,便憑空生出一股半壁淪陷的悲意,十分應景——少有人知道,這原本半死不活的酒樓,就是杜萬全的產業。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