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正文 第84章 深淺

作者:星雲大師字數:1814更新時間:2023-11-03 05:04:16
海洋、河流,都有深淺;人的教育、言語,也有深淺。一般人對於才疏學淺的人,總是不屑一顧;也有的人博大精深,但是太深了,令人莫測高深,也會讓人敬而遠之。 人,太有深度,曲高和寡;太過淺薄,又給人小看,所以最好能“深入淺出”。佛陀的教法,為了觀機逗教,可以說都是深入淺出;禪門的語錄,為了讓人開悟,種種的說法總是要讓人有所得。 現在許多科學家,為了把科學知識介紹給大眾,不惜喊出大眾科學;哲學家要講解艱深難懂的哲理,便用種種的譬喻故事,引人入門。有名的《莊子》、《法華經》、《大寶積經》,就是許多哲人深入淺出後的智慧呈現。 平常的人對於膚淺總是不屑,其實醫生治病,打針時當深則深,當淺則淺。朋友隻需要淺交的,就不能深談;聽講隻需要淺聞的,就不能深究。有些讀書人,有時也會自謙自己才疏學淺,其實自稱才疏學淺的人,必定是深藏不露。當然,深海裏出蛟龍,深山中出幽蘭,重要的人物都是深居簡出,凡事也要深思熟慮,才能隨機應變,才能深淺一如。 有人說佛法很深,不易通達;恒河流水,你未曾在河中遊泳,如何能知深淺?佛法的弘傳,所以能“法水長流五大洲”,就是因為它或深或淺,都是契理契機、應病與藥。如“三獸過河”,大象、馬、小白兔都能遊泳而過,它們的足跡在水中必有深淺之差,但水的深淺始終一樣,所以懂得的人就會說:受益匪淺,我的福報匪淺。 達摩東來,梁武帝禮請他到宮中問法:“朕自從主政以來,建寺度僧,行善不斷,請問有什麽功德?”達摩祖師回答:“了無功德!”梁武帝好像被澆了一盆冷水,心想:“我做了那麽多善事,你不但不讚美我,怎麽還說沒有功德呢?”因此不免對達摩祖師心生反感,而達摩祖師也覺得與他無緣,於是拂袖而去。這就是因為深淺不相應,所以沒有默契。 說到深淺,水有深淺,人有深淺,理有深淺,甚至佛法也有深淺。深海固然供給大船航行,提供大魚深藏,但是淺海讓人遊泳,讓人潛水,讓人清淨。又如懂得喝酒唱歌的人,都喜歡淺酌低唱;學習教育的人,總希望淺顯易懂的教學法。對於深耕淺種,對於交淺言深,所謂當深則深,當淺則淺,深淺並用可也。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