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223章 連鎖反應,皇帝威嚴掃地,我就暫時穩了(1/2)

作者:雲霄野字數:4912更新時間:2020-09-06 21:42:40

    李衢重點要從與東瀛的海貿交易中不斷的引入白銀,兒島九郎也沒並沒有覺得是什麽苛刻的條件。

    這倒也不是中土的銀礦儲備十分匱乏,隻不過受限於這個時代背景下的勘測科技水平,在古代的礦業技術條件的限製下,也唯有開采難度,品質又相對好的礦藏才具備實際的利用價值。而日本雖是島國,資源貧乏,但是金銀礦儲藏相對都比較淺,是以也更加容易開采。

    所以東瀛向來銅貴銀賤,加上如今也正是國內仰慕大唐文化最為狂熱的時節,對中土物產格外的追捧,輸出的瓷器、絲綢、茶葉、紙張、蠶絲、鐵器、農業手工業產品乃至字畫書籍最少都能有數倍的利潤。而且日本就算到了明朝時節提煉銀礦的技術也仍相對落後,一直向對外大批大批的出口銀礦金沙原料,也顧不上進出口貿易順逆差那一套,本國內也仍要為爭奪與中國貿易的機會而搶破頭。

    就算如今那邊畢竟尚處於平安時代,距離日本戰國時代開采當時在全世界上有三分之一白銀流通的產地石見銀山還早了太久。可是中土方麵一旦有巨額貿易的機會,久而久之,開采銀礦、尋找商機的人也必然爭先恐後,巨大的利潤刺激當地海運與勘測開采力度的加大,興許還能加速東瀛國內各處礦脈的提前問世呢

    至於咱們中國自己家的礦,既然勘測開采等科技生產力還沒有跟上,李衢心咱這也不是提前些時日,開始從日本大量引入白銀。中土金銀等礦產儲備就不如一直留著埋下去,而讓後世華夏兒女去使用更好。

    而大唐與東瀛做海貿,受限於如今這個時代的航海技術,人家遣唐使每次可都是需要抱著有去無回,極有可能葬身大海的決心出海的兩國直接進行大規模海洋貿易的風險太大,也都繞不開新羅國這個海運中轉站。當年新羅有大唐撐腰,東瀛力挺百濟而致使兩國交惡,可如今百濟也都亡國兩百多年了,東瀛遣往大唐的學子、僧侶、商賈也就免不了要時常借道新羅。

    所以大唐與東瀛做海貿既然繞不過本國,新羅這邊與中土走海上貿易,還能對東瀛“中間商賺差價”,自然也是樂見其成的。

    “當然這些事不可一夕而就,尚要慢慢計議,我打算設立這市舶司做海貿通商,也還須製訂專門詳細法例,如此利析秋毫,以保障各方的權益,期間當然也免不得要與諸位好生探討才是”

    眼見金敬得、兒島七郎為代表的新羅、東瀛遣唐使與海商也都樂不得先到先得,與密州即將設立的市舶司進行互市貿易,三方大致雖已能達成一致的意見,但李衢心知其中關於細節的條條框框也少不得還要詳加商榷一番。

    針對開設市舶司海貿相商法例細節,又要趕赴密州板橋鎮實地考察的這段時日。關於唐廷下詔削除李克用的官爵,並且出兵征討河東藩鎮的戰報也已傳到了李衢這邊。

    由宰相張濬為河東行營兵馬都招討宣慰使,而代表朝廷討伐軍的主帥,與副使孫揆統率招募整編的禁軍部眾,以及邠寧、鄜坊、夏綏幾路藩鎮兵馬合計五萬,同時還有鎮國軍節度使韓建,以及宣武軍朱溫、盧龍軍李匡威、雲州赫連鐸這三個李克用的死對頭協同出兵,興師動眾的要對李克用統掌的河東軍進行圍剿

    一下子招致眾路敵軍圍剿,若是換作哪個平庸無能的藩鎮節度恐怕早就嚇破了膽。可是以李克用那暴脾氣,他的反應則是大發雷霆之怒。李曄那兔崽子!老子為你李家江山社稷鞍前馬後,助朝廷奪回長安,更是於征討黃巢時立下不世之功。結果你不但要大搞什麽削藩,還敢先拿老子開刀,甚至主動引兵前來攻打,還真當我李克用是好捏的軟柿子!?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