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596章 平定天險?潼關的突破口(1/2)

作者:雲霄野字數:4620更新時間:2021-04-04 18:29:37

    楊師厚的手段雖然未免有些毒辣,但有些時候采取屠城的方式震懾內部並不算是團結緊密敵方勢力,的確往往也更為簡單、粗暴、有效

    李衢心中尋思著,現在轉投王建的楊師厚,憑此一戰應該也足以在蜀國站穩腳跟。大長和國立國時間不長,而且內部不穩定的因素很多,遭受以楊師厚這等名將為先鋒的蜀國大軍反攻之下,現在看來也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

    不過蜀國要是再往南打疆土囊括後世雲南,甚至緬甸北部的大長和國山巒重疊、林莽如海,一直到了後世都未經開發的原始森林當中猛獸毒物橫行、瘴癘瘧疾肆虐,如果不是十分熟識當地地形地勢,恐怕還是要吃大虧。

    所以李衢顧忌,蜀國反擊將會奪取大片的疆土。不過大長和國雖然是偷雞不著蝕把米,也有可能通過割地、稱臣、求和的方式,乞請蜀國收兵,或者會向南遷移,利用原始森林的地形打遊擊戰繼續抵抗。但是不管怎樣,大長和國北麵的大片疆土,應該也是保不住了。

    而大長和國主鄭買嗣,就是本來南詔國版的朱溫,他弑君篡位,遭人非議,再經曆這場慘敗之後就算能苟存一時,但是他所建立的政權覆亡的時間,也必然將大大的加速。

    時局變動引起的連鎖反應,蜀國打退大長和國的侵攻之後,反而南下征討吞下後世屬於四川南部、以及雲南北麵的集領土。對於此,李衢倒也是樂見其成。畢竟蜀國或早或晚,也必定是要收複回歸中原王朝的,到時若是能順利的接管屬於後世中華治下的西南麵全境疆土,也就不必再費事想個出兵的名義,而再對外發動戰爭了。

    禦駕儀仗重返汴京,李衢處理國事一如既往,隻不過側重於軍政方麵,自從分別敲打警告過高鬱、李振之後,便沒有再緊盯著朝中臣僚拉幫結派的動向。

    在汴京朝臣看來,以往李衢的確是精力有限。而且他畢竟是武人出身,做幾勤政的好皇帝容易,可是十幾年、幾十年如一日,還要麵麵俱到的處理國事,也實在是難上加難。所以一些另有不可告人企圖的權臣,眼見魏國帝君對朝廷的管控力度放鬆,又開始蠢蠢欲動,又開始動彈起來,意圖拉攏黨羽結利益團體。

    當然這是李衢開始裝糊塗,觀望他若是置身事外,諸如高鬱、李振等人如若仍要以權謀私、排除異己、結黨爭權又能鬧到什麽程度。

    至於其他處於魏國政壇高層的公卿勳臣,嚴可求如今被調任為尚書左仆射,由符存審接任樞密院樞密使的職位。而足智多謀、善於權謀爭鬥的嚴可求卻十分低調,與朝中其他同僚的關係不遠不近,從來未曾聽聞他與誰更為親近,而又與誰傾軋不合;

    而王師範如今尚還隻是三十出頭的年紀,先前也曾與高鬱、李振起過爭執,然而平日處理本職職事之外,他好吟詩作賦,並與同樣癡迷於藏書的趙匡凝談經論道,看來也並無意植黨營私,在朝堂中發展自己的勢力;

    還有因妻妹李舜弦被帝君那位妃子,所以也多了國戚身份的波斯裔大臣李珣,除了上朝輔政之外,但是每日研究藥理以書籍記錄,而且作為花間派代表人物的他閑暇時又醉心於做詞做賦以李珣這種性情,私下有太多算得上是陶冶情操的愛好,看來也無意於謀求更大的權力,而卷入朝堂政鬥的漩渦當中;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