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080 要忙大事,你也不必和他鬧別扭了(1/2)

作者:雲霄野字數:5136更新時間:2022-02-06 00:19:09

    李愚這次上疏請奏,本來還以為要向李天衢講解一番雕版印刷術的功效,以及對印刷普及前景的展望雲雲...結果卻沒想到對於這個尚還沒有大規模普及印刷技術的了解,當朝帝君不但門兒清,甚至舉一反三,倒過來竟然意圖改良雕版印刷,而打算開創什麽活字印刷術...這也著實把李愚給驚著了。

    畢竟李天衢身為馬上打天下的天子,即便並非不通文墨的武夫,但是做皇帝的,也當是以治國之道、帝王心術為重,又怎會對民間這等技藝如此上心?

    雖然李愚也知道李天衢先前設立軍器監火器作坊,而對於研發諸般火器十分重視。可是這般時節戰事頻繁,諸國君王秣兵曆馬,打造軍器應用於戰爭也實屬常事。可是似雕版印刷乃至嚐試創新的技術,高坐朝堂的皇帝知微見著,竟然立刻便想著又當如何改良...這可就十分稀奇了。

    畢竟曆朝各代的文人有個普遍現象,就是把他們視為新奇的技藝,乃至科技發明看做奇技淫巧,通常都會報以嗤之以鼻的態度。崇古守舊,而更推崇老祖宗留下的東西,但凡有什麽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發明一經問世,通常也不會受到統治階層的重視,往往也要經曆曠日持久的過程,才能被社會慢慢接受,並廣為普及。

    所以隋唐時節技術便已十分成熟的雕版印刷,一直到了五代時期由李愚首倡,才得以大規模的普及運用;北宋仁宗皇帝時節,雖然活字印刷術便已經問世,可是終宋一朝,普遍使用的仍是雕版印刷術,一直到了明朝汲取宋、元時的傳統技術,才得以廣泛的應用。

    然而李天衢本身就是長在紅旗下的穿越者,對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講究的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真要是一味的崇古,那都在烏龜殼上刻甲骨文罷了,對推動文明的發展又能有什麽益處?

    每個朝代的文人風氣各有特點,而趁著前朝覆亡、新朝一統的過渡期,李天衢心想也正可以通過雕版、活字印刷的廣泛應用,為下一個正朔王朝的文人特征奠定基調。要考取功名,你們可以苦讀聖賢書,去學治國安邦之道,但是本朝同樣會大加鼓勵農業、手工業等方麵的創新研發技術。

    但凡受了九年義務教育,起碼都會知道中國四大發明當中的活字印刷。而李天衢暗忖再通過自己更進一步的了解,由皇帝親自下場倡導發明,從長遠看來,於國於民不也是天大的好事?

    所以李愚聽得愣怔,而尚還沒來得及回複之時,李天衢便又說道:

    “隻是若單以木料為單字字模,遇水更易膨漲,也難以長久保存...也可以嚐試以銅、錫、膠泥製字,再試用鬆香、蠟、紙灰等物混合塗在鐵框上,再將活字按模本逐次排序,鑲嵌於其中,當然也須經過工匠調試才是...如此相較於雕版印刷,大部分重複的文字不必反覆雕刻,自然也更為省工簡便。”

    李愚不由得嘴巴微張,忽的發覺李天衢凝視過來,也立刻回過神來,而躬身道:

    “陛下奇思妙想,別出機杼,微臣實感敬服!實則上奏之前,臣已詳細探訪了一番,與雕版印刷之法相較,正如陛下所言,書經典籍,也都有大量文字重複,而如若預先預備單個活字,隨時拚版,也能加快製版刊印。

    印刷事畢,拆版後的活字亦可反複使用,而且占用的空間也會比雕版小了很多,不但易於存儲保管,單製一塊活字,到底要比重製整塊雕版更為省工省時。至於這活字印刷之法又能否應用,臣以為...也確實可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