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091 這次關乎國本的大戰,我還需要運氣(1/2)

作者:雲霄野字數:5216更新時間:2022-02-17 21:01:49

    當年我不曾料想會走到了這一步,可已有了今日這般成就,又豈能半途而廢?

    徐溫心中念著,麵色也是愈發的陰沉...遙想自己當年也不過是個時常還做剪徑勾當的私鹽販子,就算跟隨楊行密一並打天下,而與其他舊臣並稱三十六英雄,他在其中的地位也不過就相當於是個最不起眼的小老弟...徐溫心說如今在吳國位極人臣,有今日這般的尊崇地位,那時的自己,的確是連想都不敢想的。

    畢竟當年楊行密時日無多之際,徐溫又是為楊渥屢出主意,還力諫楊行密切不可將社稷交托於其他舊部,合當由長子繼位掌權。可如今看來,倒是諷刺的很...當年口口聲聲說“大王平生出萬死,冒矢石,為子孫立基業,怎可傳於外姓”的徐溫,現在就差將楊行密的幼子楊隆演趕下王位,吳國之主,實際上也早已姓徐了。

    人生境遇便是如此,早先不曾想到楊渥小兒繼位後愈發驕奢狂妄,迫害舊臣,而張顥與我為了自保,而合謀弑主之後,他更是急於脅迫群臣擁立他掌權,甚至還算計起我來...我不殺他們,那早晚死得便會是我。人都是被逼出來的...我曆經凶險,除掉了所有敵人,又將楊隆演把控在手中,那吳國大權,就應該是我的!

    念及至此,徐溫又狠狠的咬了咬牙。按說在吳國朝堂終於達到隻手遮天的地步,除了掌政禦下,他最常做的事,便是奉表勸進勸楊隆演、楊溥這吳國後兩代國主稱帝。

    而徐溫如今也已年近六旬,皇帝的位子,他也不是非做不可...畢竟如今在他吳國的權勢,與一國之君也著實沒有什麽分別。然而吳國楊氏一旦稱帝,徐溫心想隻要掃清了朝中一切阻礙,到時我的子嗣再威逼吳主讓位...非但便能一舉功成,我徐家直接便成了帝胄宗室,又何必再做個藩王屈居人下?

    可無論是逼迫先主楊行密的子嗣讓位,還是由徐家改製稱帝,徐溫很清楚自己最大的阻礙還是來自於魏帝李天衢。

    徐溫也還記得,當年自己剛開始受到楊行密的重視,而參與軍議時日不久,他便因宿將田頵據地背叛倒從一事,出使魏朝以表示抗議...想起那時麵對李天衢,徐溫便感覺到一種強大的壓力而心生忌憚。

    再回想往事,徐溫便已經能感覺到,中原王朝如果一直雄踞於長江以北,而對吳國形成威懾,那麽再要謀取宏圖霸業,魏朝也隻會是邁不過去的坎...畢竟有些人對權力的欲望隻會越來越大,如果自己仍不滿足於現狀,那麽在有生之年,也必須要去挑戰魏帝李天衢。

    隻不過沒盼來可以利用的契丹,卻是魏朝先來了...就算現在與其開戰的時機還不算成熟,可是就算要與李天衢博一番,我也依然有一舉扭轉時局的可能!楊渥、張顥、李遇、劉威、陶雅...我這一路走下下來,從起初朝不保夕,到如今生殺予奪,而再要為我徐家謀個問鼎中原的機會...李天衢,這次我也必須要贏你!

    ...直到徐溫緩緩的再抬起頭來,雖然麵色陰沉,可是眼中那些許慌張也已消逝不見,那對陰鷙的招子,就在殿內那些文臣武將身上環視一圈,他忽的又高聲喝道:

    “李德誠何在?”

    那個名為李德誠的吳軍宿將,趕忙恭身回應,而出列恭身施禮,聽候徐溫下令...他在唐初時節,於宣歙觀察使趙鍠麾下擔任給事官,差不多與猛將周本同期轉投楊行密。

    若是按史載軌跡,安仁義響應田頵背反,而吳軍諸將逼入絕境,一眾將兵卻畏其箭術,皆不敢靠近...安仁義瞧見對自己形成包圍的吳軍當中,唯獨有一人沒有放聲辱罵於他,而喚其登上城樓,遂有言“汝見我不失禮,且有奇相,他日必大貴,吾以為汝功”...便束手就縛,還以愛妾相贈,而撿了這天大便宜的吳軍將官,也正是李德誠。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